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百科首页 >> 农药百科 >> 百科信息分类 >> 玉米黑束病怎么办?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

玉米黑束病怎么办?玉米黑束病特点及防治

时间:2019/1/2 8:55:08 浏览次数:1365  专题: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得侵袭,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玉米黑束病的防治技巧,希望对大家种植玉米有所帮助。

症状:又称玉米维管束黑化病、黑点束病。玉米生长后期发病。在玉米乳熟期出现大面积枯死,为害严重,从田间表现症状后,仅十几天发展到全田枯死。甘肃采用人工接菌诱发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中脉变红,叶片出现淡紫色或紫红色不规则条斑,后扩展到整个叶片,茎皮变成紫红色或紫褐色。叶片逐渐失水,从叶尖、叶缘向叶基部扩展,形成黄白色或,紫褐色干枯,整株从顶部向下迅速干枯而死。剖开病茎可见茎部维管束组织变成浅褐色、黑褐色或黑色坏死,变色部位可长达几个节间,尤以果穗节上、下的3—4节变色***深。地下药部节和节间呈黑褐色坏死。出现大量不孕株或不孕穗,不结实或结实少。有的出现过度分蘖和果穗增长。

病原:AcremoniumstictumW.Gams称直枝顶孢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CephalosporiumacremoniumCorda称顶头孢。

菌丝纤细无色,有分隔,常数根或数十根联合成菌索。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基部略粗,上部渐细,长为23.2—78.3um,有时分二叉或三叉。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在分孢子梗顶端粘合成头状,大小2.9—8.7×1.5—2.9(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率为1.25%—75%。此菌主要靠种子和土壤传播,病菌直接或通过伤口侵入茎部组织。该病在国外对玉米为害不大,但我国甘肃,该病发病之急速,为害之严重还是不多见的。该菌是否为致病力强的变种及其生理型侵染规律尚需进一步明确。该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防止该病蔓延。(2)选用中单2号、户单1号等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品系,积极选育新的抗病品种。(3)实行轮作,在玉米地不施用玉米秸秆堆制的农家肥。(4)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

为了让广大农药肥料行业用户能够更好的学习、交流、研讨、创新和发展,火爆农化招商网创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广大用户诚信合作,财富共享。

  • 肥料用户交流群:195514304加入肥料用户交流群
  • 复合肥用户交流群:245841919加入复合肥用户交流群
  • 水溶肥用户交流群:158370443加入水溶肥用户交流群
  • 农药用户交流群:146763593加入农药用户交流群
  • 病虫害交流群:240487206加入病虫害交流群
  • 华东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47824481加入华东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75765692加入华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40029153加入华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中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88204353加入华中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西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94588186加入西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西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02017013加入西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东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322581831加入东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县乡镇级经销商交流群:232504327加入县乡镇级经销商交流群
  • 农民合作社交流群:227102463加入农民合作社交流群
  • 大型农场交流群:323911829加入大型农场交流群

火爆农化招商网客户服务中心

  • 火爆客服:18530968070(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