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丝黑穗病是如何发生的?该如何科学防治?
玉米病害防治图谱

玉米丝黑穗病是如何发生的?该如何科学防治?

发布时间:2024/6/12 9:49:03  浏览次数:2195次  文章来源: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一种由黍轴黑粉菌引起的、发生在玉米上的系统性侵染病害。该病在世界玉米产区几乎均有发生,特别是在东北、西北、华北和南方冷凉山区的连作玉米田块中发病较重。玉米丝黑穗病一旦发病,通常全株无一实粒,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其发生原因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病原菌的越冬与初侵染:玉米丝黑穗病菌以冬孢子形式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土壤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

播种时间与连作时间: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的玉米发病较重。土壤干燥地区,如果播种过早,玉米发芽后易受病菌侵染。

气候与土壤条件:高寒冷量地块易发病,而沙漠地和墒情好的旱地发病较轻。

种子带菌: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但田间传病作用显著低于土壤和粪肥。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侵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通常是全株颗粒不收。其发病症状主要包括:

雄穗受害:整个花序被破坏且变成一个像高梁丝黑穗病一样的黑头;花器变形增生,颖片增多且延长;或只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

雌穗受害:病穗较健穗短,基部膨大而顶端尖,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病菌的厚垣孢子)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寄主的维管束残余物)。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玉米丝黑穗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具体防治措施包括: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大面积推广的掖单13号、海禾1号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

土地轮作:重病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土中病菌。

调整播期:适当迟播,提高播种质量。土壤干燥地区,可在播种前灌溉、浇水和浸种,促使种子早萌芽出土,缩短更易受侵染的时期。

药剂防治:种子播前药剂处理。用根保种衣剂包衣,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烯唑醇乳油、40%拌种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的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等进行拌种处理。

拔除病株:早期发现病株、病瘤,在病穗白膜未破裂前及早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减少病菌源。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确保玉米产量和品质。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