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方锈病是如何发生的?该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4/7/16 9:47:05 浏览次数:1097次 文章来源:玉米南方锈病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由多堆柄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主要影响玉米的叶片和叶鞘,严重时也会侵染茎干和苞叶,具有传播速度快、暴发性强、危害损失重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玉米品种的更替,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区域逐渐北移,从原先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扩展到黄淮、华北、东北乃至西北玉米种植区。
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原因
气候因素:高温(24~28℃,适宜为26℃)和多雨是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夏末温凉多雨的气候尤其适宜病害的流行。在黄淮海地区,夏季高温时病害虽可完成侵染,但症状往往在气温变凉的8月中旬后显现。持续的多湿、连阴雨天气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传播和侵染,导致病害迅速上升为害。
品种抗性:当前主栽的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差,尤其是南方和黄淮海地区的主栽品种,这为病害的大流行提供了条件。
传播方式:玉米南方锈病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尤其是借助强气流和台风进行长距离传播。台风北上时,有利于病原菌的扩散和侵染。
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过高、失于及时防治、偏施氮肥等因素,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田间阴蔽、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病害的侵染和扩展。
玉米南方锈病的危害
玉米南方锈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分散的褪绿或淡黄色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主要生于叶片正面,数量多且分布密集,颜色为橘黄色,与普通锈病的锈黄色夏孢子堆有所区别。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导致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植株早衰。这不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还阻碍籽粒的灌浆成熟,造成玉米减产,严重时可导致产量损失超过10%。
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方法
选育抗病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习惯的抗病优良品种,这是防治玉米南方锈病的基础。
合理密植与施肥: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田间阴蔽。施肥时应平衡施肥,不要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适当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药剂,利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器械进行防治。注意轮换交替用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及时中耕培土,破除土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积水排出后,根据玉米长势追施氮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综合防治:在防治玉米南方锈病的同时,也应关注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如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等。通过综合防治,提高玉米的整体抗逆能力。
玉米南方锈病作为一种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重的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与施肥、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玉米生产的健康生长。种植户应密切关注病害的发生动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玉米的丰收。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