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葡萄蔓枯病 -> 葡萄蔓枯病是如何发生的?葡萄蔓枯病的发生与防
葡萄病害防治图谱

葡萄蔓枯病是如何发生的?葡萄蔓枯病的发生与防

发布时间:2025/7/4 9:10:33  浏览次数:843次  文章来源:葡萄蔓枯病

葡萄蔓枯病又称葡萄蔓割病,是由葡萄生小隐孢壳菌引发的真菌性病害,广泛分布于西北、河南、山东、山西等葡萄产区。该病以侵染多年生枝蔓为核心,可扩展至新梢、叶片及果实,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锐减甚至全株枯死,是葡萄生产中需重点防控的顽固性病害。

葡萄蔓枯病是如何发生的?

1、越冬与萌发:冬季病菌潜伏于病蔓表皮或木质部,次年5-6月遇降雨或湿度升高时释放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传播。

2、侵入与扩展:分生孢子经伤口或气孔侵入,在韧皮部与木质部间蔓延,形成分生孢子器并沿维管束扩散。潜育期约30天,病症需1-2年显现,导致病害连续发生2-3年。

3、再侵染:夏季多雨季节,病菌通过雨水飞溅和气流传播,形成多次侵染高峰。

葡萄蔓枯病危害表现:

1. 枝蔓症状

初期:近地表处枝蔓出现红褐色至暗紫褐色病斑,略凹陷,边缘清晰。

中期:病斑扩展为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斑,表面纵裂呈丝状,易折断。木质部横切面呈暗紫色腐朽状,病部以上枝蔓生长衰弱,叶片卷缩、变黄。

后期:主蔓枯死,新梢抽出2周后突然萎蔫,形成“绿枝中枯死蔓”的典型特征。

2. 叶片与新梢症状

新梢染病后叶色迅速变黄,叶缘卷曲,叶脉、叶柄及卷须出现紫黑色条斑。

叶片背面产生淡绿色至黄褐色圆形病斑,中央灰黑色,后期叶脉坏死导致叶片皱缩脱落。

3. 果实症状

幼果染病后表面形成灰黑色病斑,果穗发育受阻;成熟期果实病斑密集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与房枯病症状相似但更易腐烂。

葡萄蔓枯病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清园与销毁:秋季修剪后完全清理病蔓、病果及落叶,集中深埋或焚烧,减少越冬菌源。

改良土壤:增施腐熟有机肥(如牛粪、堆肥),按高氮低磷高钾原则配方施肥,增强树势。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枝梢徒长。

科学修剪:冬季修剪时保留健壮枝蔓,避免过度短截;夏季及时疏除过密新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防冻与防伤:北方地区冬季埋土防寒,避免枝蔓受冻;农事操作时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

2. 化学防治

萌芽前处理: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铲除越冬菌源。

生长期保护:5-6月雨季来临前,喷施1:0.5: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重点保护2年以上枝蔓。

病害发生期防治:刮除老蔓病斑后涂抹5%菌毒清30-50倍液或腐必清10倍液;新梢发病初期喷施85%枯菌酯·噁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间隔10-15天连喷2-3次。

3. 生物防治

拮抗菌应用:试验表明,木霉菌和芽孢杆菌对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灌根或枝蔓涂抹方式使用。

诱导抗性:喷施0.1%水杨酸或0.5%氨基寡糖素溶液,激活植株自身防御机制。

葡萄蔓枯病的防控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通过强化栽培管理、科学用药及生物调控,构建长效抗病体系,确保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