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大豆花叶病
大豆病害防治图谱

大豆花叶病

发布时间:2014/8/13 9:30:04  浏览次数:7088次

大豆病毒病主要包括大豆花叶病、大豆顶枯病、大豆芽枯病病等。其中大豆花叶病发生普遍,占大豆病的80%以上,会让大豆产量严重受到影响。我国大豆花叶病的发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山东等大豆栽培区。

大豆花叶病症状

本病症状常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变异较大。常见症状有4种: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现出轻微淡黄绿相间斑驳,对光观察尤为明显,通常后期病株或抗病品种多表现此状。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凸起,叶缘下卷,后期致叶脉坏死,植株明显矮化。

皱缩花叶型症状介于轻、重花叶型之间,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沿中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片皱缩呈歪扭不整形。黄斑型轻花叶型与皱缩花叶混生,出现黄斑坏死,表现为叶片皱缩褪色为黄色斑驳,叶片密生坏死褐色小点,或生出不规则的黄色大斑块,叶脉变褐坏死。此外,大豆花叶病常引起豆粒出现斑驳,其色泽随豆粒脐部颜色而异,多褐色或浅褐色。此外,还可引起花芽萎蔫不结实或呈黑褐色枯死。

大豆花叶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东北等一季作地区及南方大豆栽培区,种子带毒在田间形成病苗是该病初侵染来源,长江流域该毒原可在蚕豆、豌豆、紫云荚等冬季作物上越冬,也是初侵染源。大豆花叶病的再侵染系由桃蚜、豆蚜、大豆蚜等30多种蚜虫传毒完成,上述3种蚜虫传毒率为30%-50%,茄沟无网蚜(Macrosiphumsolani)为23%、玉米蚜12%、棉蚜4%。

东北主要靠大豆蚜和豆蚜传毒、大豆蚜占传毒蚜总数的74%、豆蚜占15.5%。山东以桃蚜、豆蚜、大豆蚜等为主,南京以大豆蚜为主。大豆花叶病发病初期蚜虫一次传播范围在2m以内,5m以外很少,蚜虫进入发生高峰期传毒距离增加。生产上使用了带毒率高的豆种,且介体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植株被侵染早,品种抗病性不高,播种晚时,该病易流行。

大豆花叶病防治方法

(1)根据播种种子带毒率高低、介体蚜虫发生期和数量、气温、品种等因素为驱动变量,建立大豆花叶病预测管理模拟模型的电子计算程序,预测种传率、发病率及产量损失率。

(2)播种或低毒的种子,是防治该病关键。生产上种子带毒率要求控制在0.5%以下,可明显推迟发病盛期,减轻种子发病率。为此建立种子繁育体系。良种繁殖田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2%以下,种子田与生产田隔离100m以上,早期病苗,一季作地区适当晚播。南方种子带毒率高,以采用耐病品种为主,适当注意调整播种期,使苗期避开蚜虫高峰。

(3)选用免疫或抗病品种免疫品种有87812、85444S-1(ZDD19391)、RN-9、3481、3317、86537-6、3708、鲁黑豆2号、860509-1(ZDD19397)、齐都84(ZDD19361)、凤91-801(ZDD18144)、凤91-709(ZDD18160)、丹807(ZDD18166)、新金黄豆。抗病品种有假黄豆、鲁豆6号、文登青黑豆、莱阳二黑豆、齐都56-7、荣城青黄豆、烟青豆1号、铁皮黄豆、丹东金黄豆、凤8501、白花油豆、丹90-702、丹90-705、刘家河黄豆、抗旱大豆、辽85009、耐阴黑豆、中品661、凤91-805、铁丰18号抗1号株系群、科系8号、诱变30抗1号、2号株系群、齐黄22号、兖黄1号等。

(4)治蚜防病有条件的铺银灰膜驱蚜,效果达80%。也可在有翅蚜迁飞前防治,用3%呋喃丹颗粒剂与大豆分层播种,每667m2用量5-6kg,还可喷洒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缺水地区也可喷撒1.5%乐果粉剂每667m21.5-2kg。

(5)发病重的地区可在发病初期喷洒0.5%抗毒丰茹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10%病毒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Ⅱ号乳油1000倍液、NS·83增抗剂100倍液。

(1)根据播种种子带毒率高低、介体蚜虫发生期和数量、气温、品种等因素为驱动变量,建立大豆花叶病预测管理模拟模型的电子计算程序,预测种传率、发病率及产量损失率。(2)播种无毒或低毒的种子,是防治该病关键。生产上种子带毒率要求控制在0.5%以下,可明显推迟发病盛期,减轻种子发病率。为此最好建立种子无毒繁育体系。良种繁殖田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2%以下,种子田与生产田隔离100m以上,早期清除病苗,一季作...【查看详情】

大豆病毒病主要包括大豆花叶病、大豆顶枯病、大豆芽枯病病等。其中大豆花叶病发生普遍,占大豆病的80%以上,会让大豆产量严重受到影响。我国大豆花叶病的发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山东等大豆栽培区。 东北等一季作地区及南方大豆栽培区,种子带毒在田间形成病苗是该病初侵染来源,长江流域该毒原可在蚕豆、豌豆、紫云荚等冬季作物上越冬,也是初侵染源。该病的再侵染系由桃蚜、豆蚜、大豆蚜等30多种蚜虫传毒完成,上述...【查看详情】

大豆花叶病病症状常因品种、感病阶段及气温不同变异较大。常见症状有4种: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现出轻微淡黄绿相间斑驳,对光观察尤为明显,通常后期病株或抗病品种多表现此状。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凸起,叶缘下卷,后期致叶脉坏死,植株明显矮化。皱缩花叶型症状介于轻、重花叶型之间,病叶出现黄绿相间花叶,沿中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片皱缩呈歪扭不整形。黄斑型轻花叶型与...【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