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大豆黑痘病
大豆虫害防治图谱

大豆黑痘病

发布时间:2014/8/28 10:14:50  浏览次数:4919次

大豆黑痘病为害症状:

叶、茎、荚都能受害。叶上病斑圆形疮痂状,常发生在叶脉两侧,灰白色,后变黑褐色,叶片两边向上反卷,并变黑干枯。茎和叶柄上病斑与叶上相似,并有不明显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大豆黑痘病发病条件:

病原为大豆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形态:

①分生孢子盘。枕形,单生或联生于角质层下的拟薄壁组织的基质上,上密生分生孢子梗。

②分生孢子梗。初无色,后变褐色,很短不分枝,顶端钝形或略尖,无隔或具1个隔膜,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③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或褐色,单胞,内含1-2个油球。

(2)特性: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5℃,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00-250天,但若脱离病斑11-14便失去萌发力。

大豆黑痘病传播途径:

病原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菌源。在田间借雨水和昆虫传播。6月份开始发病,8月份进入发病盛期。

发生规律: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多雨湿度大时发病重。土壤缺肥尤其缺钾肥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病重;过度密植或株间通风不良,发病重。

大豆黑痘病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或无病种子。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田间病株残体,秋翻土地,深埋病株残体。增施底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提高植株抗病性。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