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大豆草地螟
大豆虫害防治图谱

大豆草地螟

发布时间:2015/2/4 10:05:33  浏览次数:9927次

草地螟,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草地螟为多食性大害虫,可取食35科,200余种植物。草地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一带。主要为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

形态特征

成虫淡褐色,体长8一l0毫米,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深黄色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不明显的三角形浅黄色小斑,后翅浅灰黄色,有两条与外缘平行的波状纹。卵椭圆形,长0.8-1.2毫米,为3、5粒或7、8粒串状粘成复瓦状的卵块。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16~25毫米,1龄淡绿色,体背有许多暗褐色纹,3龄幼虫灰绿色,体侧有淡色纵带,周身有毛瘤。5龄多为灰黑色,两侧有鲜黄色线条。蛹蛹长14-20毫米,背部各节有14个赤褐色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刺8根。

防治方法

1、防治策略

草地螟防治策略是“以药剂防治幼虫为主,结合除草灭卵,挖防虫沟或打药带阻隔幼虫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区应以药剂普治三龄幼虫为主,组织好综防统治,及时检查防效,防止迁移危害。重点挑治区应以除草灭卵、挖沟或打隔离带为主,对幼虫聚集危害的地块进行重点挑治。

2、技术措施

准确预报是适时防治草地螟的关键。各地要严格执行《草地螟测报调查规范》,及时汇总、分析虫情并在电视、广播上发布虫情预报,宣传防治技术,提高虫情信息入户率,使广大农民认识防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防虫技术。

2.1除草灭卵在卵已产下,而大部分未孵化时,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挖坑埋掉。同时要除净田边地埂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以免加快幼虫向农作物转移而加重危害。

2.2挖沟、打药带隔离,阻止幼虫迁移危害。在某些龄期较大的幼虫集中危害的田块,当药剂防治效果不好时,可在该田块四周挖沟或打药带封锁,防治扩散危害。

2.3田间用药考虑到幼虫通过低龄时间短、大龄幼虫具有暴食危害的特点,药剂防治应在幼虫3龄之前。

当幼虫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时,一般不宜全田普治,应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实行挑治。还要特别注意对田边、地头草地螟幼虫喜食杂草的防治。这样既可减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效,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当田间幼虫密度大,且分散危害时,应实行农户联防,大面积统治。

2.4药剂选择选用低毒、击倒力强,且较经济的农药进行防治。如25%辉丰快克乳油2000-3000倍液,25%快杀灵乳油亩用量20-30ml,5%来福灵、2.5%功夫2000-3000倍液,30%桃小灵2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高粱上禁用)。防治应在卵孵化始盛期后10天左右进行为宜,注意有选择的使用农药,尽可能的保护天敌。

2.5防效调查防治后需对不同类型防治田进行防效调查。防治田于防后3天,封锁带、隔离沟于药剂失效开始,检查幼虫密度并与防前同一类型田的虫量对比,计算防效。如幼虫密度仍大于30头/m2,则需进行再次防治。

近年来,因为气候条件的变革,草地螟已由过去夏大豆的次关键虫上升为主关键虫。初孵幼虫取食幼嫩叶片的叶肉,残留表皮,3龄以后食量大增,将叶片吃成缺刻而仅剩叶脉。通终年份减产10%—15%,严重年份减产20%—30%,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草地螟每年可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丝质土茧中越冬。越冬幼虫于4—5月份化蛹羽化。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油菜。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大豆。成虫有群集性,...【查看详情】

大豆草地螟的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秋季耕耙地,破坏草地螟的越冬环境,增加越冬期的死亡率,及时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消灭成虫产卵的场所,减少田间卵量和幼虫量,可以减轻危害,在草地螟大发生年,幼虫未进入豆田前,可在豆田周围挖防虫沟阻杀,沟里可施药剂,也可在农田四周撒施药带。二、药剂防治:防治时期在幼虫低龄期常用药剂有:20%溴氰菊酯乳油每公顷240至300毫升,或20%速灭杀丁乳油每公顷375至450...【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