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高粱紫斑病
高粱病害防治图谱

高粱紫斑病

发布时间:2015/3/28 9:00:29  浏览次数:10024次

高粱紫斑病是高粱病的一种,为害部位在叶片和叶鞘,苗期即可发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

病原CercosporasorghiEllis&Everhart称高粱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5一12根,榄褐色,顶端色稍浅,丛生无分枝,正直或具膝状节1—3个,有隔膜0—7个,孢痕明显,大小16—96×4—6(um)。分生孢子倒棒形或圆柱形,无色,直或稍弯,顶端较尖,基部截形,具隔膜3—9个,大小29—112×4—6(um)。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苗期即可发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

高粱紫斑病-为害症状

叶片染病初生椭圆形至长圆形紫红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有时产生淡紫色晕圈,大小4~20×2~5(mm)。叶上病斑多少不等,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染病病斑较大,椭圆形,紫红色,边缘不明显,有的也生淡紫色晕圈,一般不产生霉层。

高粱紫斑病-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梗5~12根,榄褐色,顶端色稍浅,丛生无分枝,正直或具膝状节1~3个,有隔膜0~7个,孢痕明显,大小16~96×4~6(μm)。分生孢子倒棒形或圆柱形,无色,直或稍弯,顶端较尖,基部截形,具隔膜3~9个,大小29~112×4~6(μm)。

高粱紫斑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高粱紫斑病-发病条件

苗期即可发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

高粱紫斑病-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重复侵染病害,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栽培措施为辅,进行综合防治。具体方法参见高粱炭疽病。

高粱紫斑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越冬,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分生抱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重复再侵染。病害的发展与气候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秋后及时深翻,将病残体深埋土中。高粱生长后期及时追肥儿施磷肥,增强植株抗病力。2.人工防治高粱紫斑病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因此,尽早打去植株下部的l-2片老叶,既有利于通风透...【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