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葡萄瘿蚊
葡萄病害防治图谱

葡萄瘿蚊

发布时间:2015/4/22 18:17:50  浏览次数:3960次

葡萄瘿蚊昆虫名,为双翅目,瘦蚊科。华北各省均有分布,是中国新发现的一种为害葡萄的害虫。寄主于葡萄、山葡萄。幼虫在幼果内蛀食,品种不同被害果症状不一,如龙眼、巨峰盛花后被害果迅。速膨大,呈畸型,较正常果大4-5倍,花后10天比正常果大1-2倍,被害果直径8-10毫米时停止生长,呈扁圆形,果顶略凹陷浓绿色有光泽,萼片和花丝均不脱落,果梗细果蒂不膨大,多不能形成正常种子,毫无经济价值。郑州早红被害果同正常健果无明显差异,到后期仅被害果稍小,果面有圆形羽化孔,多不能食用。

葡萄瘿蚊-形态特征

体长3毫米,暗灰色被淡黄短毛,似小蚊。头较小,复眼大黑色,两眼上方接合;触角丝状细长14节、各节周生细毛,雄触角较体略长,雌较体略短末节球形。中胸发达,翅1对膜质透明、略带暗灰色硫生细毛,仅有4条翅脉,后翅特化为平衡棒淡黄色。足均细长各节粗细相似,胸节5节。腹部可见8节、雄较细瘦、外生殖器呈钩状略向上翘;雌腹部较肥大,末端呈短管状,产卵器针状褐色伸出时约有两个腹节长。

幼虫

体长3-3.5毫米,乳白色肥胖略扁,胴部12节,胸部较粗大向后渐细,末节细小圆锥状;两端略向上翘呈舟状。头部和体节区分不明显,仅前端有1对暗褐色齿状突起,齿端各分2叉。前胸腹面剑骨片呈剑状,其前端与头端齿突相接。气门圆形9对,于前胸和1-8腹节。

长3毫米,裸蛹、纺锤形,初黄白渐变黄褐色,羽化前黑褐色。头顶有l对齿状突起;复眼间近上缘有1较大的刺突,下缘有3个较小的刺突。触角与翅等长伸达第3腹节前缘。前后足伸达第5腹节前缘,中足伸达第4腹节后缘。腹部背面可见8节,2-8节背面均有许多小刺,腹部末端两侧各具较大的刺2-3个。

葡萄瘿蚊-生活史及习性

在葡萄上只发生1代,葡萄显序花蕾膨大期越冬代成虫出现产卵,产卵器刺破蕾顶将卵产于子房内,山西晋城成虫发生产卵期为5月中、下旬,正是山楂、洋槐初花期。卵期10-15天,葡萄花期幼虫孵化,于幼果内为害20-25天老熟化蛹,蛹期5-10天。羽化时借蛹体蠕动之力顶破果皮呈1圆形羽化孔,蛹体露出一半羽化,蛹壳残留羽化孔处,有的蠕动力过强而蛹体落地后羽化。羽化后爬到避静处栖息,1-3小时后可飞行。羽化孔多于果实中部。7月初为羽化初期,7月上中为盛期,此后发生情况不明。成虫白天活动、飞行力不强,成虫产卵较集中,产卵果穗上的果实多数都着卵,葡萄架的中部果穗落卵较多。每一果内只有1头幼虫。品种之间受害程度有差异,郑州早红、巨峰、龙眼受害较重,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玫瑰香次之。

葡萄瘿蚊-防治方法

(1)成虫羽化前摘除被害果穗,集中处理消灭其中幼虫和蛹。为经济而有效的措施,认真进行2-3年基本可消灭其为害。

(2)成虫初发期药剂防治,可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5%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两者单独使用均有良好效果。

(3)有条件者可在成虫出现前(山楂或洋槐开花前),花序套袋阻止成虫产卵,葡萄开花时取掉套袋效果极好。可用塑料薄膜袋或废纸袋。

葡萄瘿蚊发生规律在葡萄幼果期,成虫产卵于果粒上,每果只产1粒,l穗葡萄上多数果粒都有卵,产卵较集中,葡萄架中部的果穗上卵较多。 幼虫孵化后即在果内为害,20多天后老熟,在果内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初期,中旬为盛期。成虫白天活动,飞翔力不强,被害果开始生长快,比未受害果个还大,到6月下旬被害果长到纵、横径为value“10”unitname“毫米”>10毫米×value“12”u...【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