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水稻窄条斑病
水稻病害防治图谱

水稻窄条斑病

发布时间:2014/2/18 15:55:26  浏览次数:4071次

水稻窄条斑病发生地区较方泛,叶片初出现褐色小点,沿叶脉扩散,周边呈红褐色或紫褐色,中央灰褐色的细小条状斑,不同的水稻品种水稻窄条斑病的染病症状又有不同,严重时,病斑可连成长条,导致叶枯。那么水稻窄条斑病症状有哪些?发生水稻窄条斑病该怎么办?水稻窄条斑病防治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水稻窄条斑病症状

又名稻条叶枯病、褐条斑病、窄斑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扩展,呈四周红褐色或紫褐色,中央灰褐的短细线条状斑,抗病品种的病斑线条短,病斑窄,色深。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长条斑,引致叶片早枯。叶鞘染病多从基部出现细条斑,后发展为紫褐色斑块,严重时可致全部叶鞘变紫,其上部叶片枯死。穗颈和枝梗染病初为暗色至褐色小点,略显紫色,发病严重使穗颈枯死,注意与穗瘟区别。谷粒受害多发生于护颖或谷粒表面,呈褐色小条斑。

水稻窄条斑病病原

CercosporaoryzaeMiyake=C.janseanaMiyake称稻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5根成簇,有数个分隔,大小34.3-58.8×4.3-4.8(μm),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淡橄榄色或无色,短鞭状,多有分隔3-4个,大小25.7-34.3×4.3-5.2(μm)。有性态为SphaerulinaoryzaeHara称稻亚球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水稻窄条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种子或病残体带菌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稻种上可存活至翌年7月。稻草上病菌因存放场所不同,存活力有较大差异,深埋于草塘或沤粪时仅存活5天。次年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稻田,引起发病。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在6-33℃间都可发育,25-28℃适。该病主要在抽穗期发病较重。缺磷,长势不良,发病重;长期深灌发病重;阴雨高温气候有利窄条病发生。单季晚稻一般受害较重。

水稻窄条斑病症状、防治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对于水稻病害的防治,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田间调查,对已发病地块可结合进行药剂防治,喷药时需注意用足药量、水量,药液要尽量喷施到稻株的中下部。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