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西瓜立枯病
西瓜病害防治图谱

西瓜立枯病

发布时间:2015/7/10 16:56:19  浏览次数:22136次

西瓜立枯病多发生在秧苗的中、后期。西瓜种子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种,刚出土的幼苗后受害,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正常,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病部凹陷,茎基部干枯缢缩,幼苗倒伏死亡。中期以后的幼苗,因茎部已木质化,故茎基部虽然发病,病苗仍直立不倒,故名立枯病,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被害部位长出白色霉层,稍大病苗的病部产生蛛网状淡褐色霉层。

病原

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菌丝有隔膜,初期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至黄褐色,分枝处成直角,基部稍缢缩。病菌生长后期,由老熟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质地疏松,表面粗糙。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亚门。自然条件下不常见,仅在酷暑高温条件下产生。担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长椭圆形,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产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6-9微米×5-7微米。除西瓜外,还可为害甜瓜等160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混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堆肥,以及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的菌丝体和菌核,均可成为病菌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流水、沾有带菌土壤的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从幼苗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

病菌生长适温为17-28℃,l2℃以下或30℃以上病菌生长受到抑制,故苗床温度较高,幼苗徒长时发病重。土壤湿度偏高,土质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严格选用无病菌新土配营养土育苗。

(2)苗床土壤处理可用40%亚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混用,比例1∶1,或用40%拌种双,每平方米用药8克,与细土混匀施入苗床。

(3)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轻发病。

(4)秋耕冬灌,瓜田秋季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病菌和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腐烂分解。

(5)土地平整,适期播种。一般以5厘米地温稳定在12~15℃时开始播种为宜。

(6)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雨后应中耕破除板结,以提高地温,使土质松疏通气,增强瓜苗抗病力。

2.种子处理。

(1)药剂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重的0.2%~0.3%。常用农药有拌种双、敌克松、苗病净、利克菌等拌种剂。

(2)种衣剂处理:种衣剂与瓜种之比为1∶25或按说明使用。

3.生物防治。

山西农业大学应用康氏木霉防治立枯病有一定效果。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64%杀毒矾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猛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

西瓜立枯病低温潮湿的环境易发生,常在春季与猝倒病相伴发生,通常不像猝倒病那样普遍。初发病时在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叶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复,以后病斑渐凹陷,发展到绕茎1周时病部缢缩干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状。西瓜立枯病有什么防治措施呢? 西瓜立枯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严格选用无病菌新土配营养土育苗。 (2)苗床土壤处理可用40%亚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查看详情】

西瓜立枯病发生会呈立枯状,导致瓜苗涨势不好,进而影响产量和正常生长,那么西瓜立枯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呢? 西瓜立枯病发病条件: 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耕作栽培技术、土壤、种子质量等密切相关。 1、瓜种播种入土壤中后,若遇低温多雨,特别是遇寒流,常诱发烂根。 2、瓜种不饱满,生活力弱,播后出苗慢,易遭受病菌侵染。 3、多年连作的瓜田,或再施入未腐熟的圈肥,土壤中病菌积累...【查看详情】

西瓜立枯病多发生在秧苗的中、后期。西瓜种子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种,刚出土的幼苗后受害,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正常,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病部凹陷,茎基部干枯缢缩,幼苗倒伏死亡。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严格选用无病菌新土配营养土育苗。 (2)苗床土壤处理可用40%亚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混用,比例1∶1,或用40%拌种双,每平方米用药8克,与...【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