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黄瓜菌核病
黄瓜病害防治图谱

黄瓜菌核病

发布时间:2015/11/3 9:05:14  浏览次数:23512次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浸状腐烂,表面长出白霉,以后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的发生与灰霉病类似,从老的花瓣、水分易积存的部位发生,花瓣落下附着的部分易发病,与灰霉病的区别在于有白色棉絮状霉和菌核。

黄瓜菌核病-简介

黄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浸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一般可存活两年左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浸染衰老叶片或未脱落的花瓣,穿过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浸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扩散和破坏邻近未被病原物浸染的组织,并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重复浸染。病叶与健叶或茎秆接触,带病花瓣落在健叶上,病菌就可以扩展而使健全的茎叶发病。

黄瓜菌核病-寄主

黄瓜菌核病寄主范围广,除危害黄瓜外,还可危害番茄、甜(辣)椒、茄子、豌豆、马铃薯、胡萝卜、芹菜及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发生在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的黄瓜上。

黄瓜菌核病-病因

病原属子囊菌核盘菌真菌。病原菌呈丝状,近无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略缢缩,附近产生一个隔膜。菌核由菌丝扭集形成,初为白色,后表面变黑,(1.3~14)毫米×(1.2~5.5)毫米。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浅褐色子囊盘。子囊盘杯状或盘状,成熟后,变成暗红色,盘中产生许多子囊和侧丝。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10~15)微米×(5~10)微米。

黄瓜菌核病-流行情况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当温度为5~20℃和吸足水分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弹放出子囊孢子,经气流、浇水传播,引起植株发病。棚室内主要通过病组织上的菌丝与健株接触传播。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

黄瓜菌核病-危害症状

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果实,也能危害茎蔓和叶,在黄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茎分杈处,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茎软腐纵裂,病部以上茎蔓和叶凋萎枯死。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受害后茎秆内髓部受破坏,发病末期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果实染病,发病初始在幼果脐部呈水浸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并形成黑色粒状菌核。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斑,扩大后呈灰褐色近圆形大斑,边缘不明显,病部软腐,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发病严重时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常见的一种病症,是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因此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下面我们就主要说一下黄瓜菌核病的预防方法。 黄瓜菌核病 - 预防方法 1、黄瓜拉秧后,及时仔细清除植株病残体,将遗漏的菌核深埋在土壤深层,使之不能萌发出土。 2、重病棚室,于春、夏换茬期进行日光能高温土壤处理,并注意防止病菌再传入。 3、早春菌核大量萌发出土,...【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