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西葫芦褐斑病
西葫芦病害防治图谱

西葫芦褐斑病

发布时间:2015/12/9 10:13:48  浏览次数:6849次

西葫芦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自下而上发病,病斑圆形,中间黄白色,边缘黄褐色。叶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叶背面水渍状,有褪绿晕圈。

西葫芦褐斑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西葫芦褐斑病

英文名称:SummersquashCercosporaleafspot.

病原中文名称:瓜类尾孢

病原拉丁学名:CercosporacitrullinaCooke.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尾孢属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西葫芦、瓠子、葫芦等

危害部位:叶片

传播因子:病残体、气流、雨水

防治指标:发病初期

西葫芦褐斑病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自下而上发病,病斑圆形,中间黄白色,边缘黄褐色。叶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叶背面水渍状,有褪绿晕圈。

西葫芦褐斑病病原特征

CercosporacitrullinaCooke.称瓜类尾孢,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尾孢属真菌。子座不明显或无,分生孢子梗多单生,个别3~5根或少于10根束生,榄褐色,具隔1~7个,膝状节0~2个,节上和顶端具较明显的孢子痕,梗端颜色渐浅,基部1个细胞大,分生孢子梗大小55~175×3.75~5μm;分生孢子针形至倒棒状多弯曲,少数短或直,分生孢子无色多隔,基部亚钝,大小23.75~247.5×2.5~4.5μm。

西葫芦褐斑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致病害逐渐扩展蔓延,湿度高或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

西葫芦褐斑病发病条件

(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氮肥施用过多,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不通风透光易发病。

(2)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易发病。

(3)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大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早春温暖多雨或夏天连阴雨后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时易发病;连续三天大雨或暴雨易发病;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日照不足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

(5)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伤口难于愈合,或虫伤多易发病。

西葫芦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下面是西葫芦褐斑病防治方法: (1)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选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