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菠菜株腐病
菠菜病害防治图谱

菠菜株腐病

发布时间:2016/3/11 10:11:30  浏览次数:5550次

菠菜株腐病主要为害菠菜的茎基部,叶、茎和根均可受害,种子带菌的菠菜发芽后未出土即染病,出土后幼苗茎基变褐、生缢缩、引致猝倒或腐烂,造成缺苗断垅。

菠菜株腐病为害症状

刚出土幼苗染病,子叶开始萎蔫,后植株从根际处倒伏或枯死;大苗染病,下部叶片黄化,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主根呈黑褐色腐烂,致植株逐渐干缩枯死、倒伏在土面上。

菠菜株腐病病原形态特征

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RhizoctoniasolaniKühnAG-4,),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中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一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一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一4HG—I、AG一4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

菠菜株腐病病状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微米,其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微米,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是由单一菌丝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菠菜株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40~42℃,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该病。

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都是引发菠菜株腐病的原因,因此要做好前期的预防,但是一旦出现这种病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菠菜株腐病如何防治? 菠菜株腐病如何防治? (1)加强苗床管理,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苗期喷洒植宝素7500~9000倍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 (3)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 (4)...【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