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草莓白斑病
草莓病害防治图谱

草莓白斑病

发布时间:2016/10/28 9:21:44  浏览次数:8161次

草莓白斑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斑,大多发生在老叶上。

基本内容/草莓白斑病

中文别名:草莓白斑病、草莓叶斑病

病原中文名称:草莓柱隔孢,有性世代为草莓球腔菌

病原拉丁学名:Ramulariatulasneii,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fragariae.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柱隔孢属

真菌界、子囊菌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

主要寄主:浆果类、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等植物

危害部位:叶、叶柄、果梗、嫩茎、浆果、种子

传播因子:种苗、病残体、土壤

危害症状/草莓白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斑,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嫩茎和浆果及种子也可受害。叶上病斑初期为暗紫红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2~5毫米大小的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心部灰白色,略有细轮纹,酷似蛇眼。病斑发生多时,常融合成大型斑。病菌侵害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侵害,被害种子边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使之丧失商品价值。

病原形态特征/草莓白斑病

草莓柱隔孢菌(Ramulariatulasneii.);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柱隔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无隔膜,30μm×3~4μm,分生孢子无色,圆柱形,单胞或1~2个隔膜,16~35μm×3.5~4.5μm,

有性世代为草莓球腔菌(Mycosphaerellafragariae.),属真菌界、子囊菌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真菌。子囊座多在秋季形成,淡很少见,球形或扁球形,黑色,直径90~130μm.子囊长圆形或棍棒形,束生,子囊孢子卵形,双胞,无色,一端略尖,13~15μm×3~4μm。

浸染循环/草莓白斑病

病菌以病斑上的菌丝或分生孢子越冬,也可产生细小的菌核越冬,还有的以产生的子囊壳越冬,越冬后翌春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传播和初次侵染,后期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和表土上的菌核是主要传播载体,病菌生育适温为18~22℃,低于7℃或高于23℃发育迟缓。秋季和春季光照不足,天气阴湿发病重,重茬田,管理粗放及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品种间抗性差异显着。因都卡、新明星等较抗病。

发病因素/草莓白斑病

(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易发病。

(2)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过嫩,虫伤多的易发病。

(3)种苗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易发病,温暖、高湿、多雨发病重。

草莓病虫害种类很多,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有草莓灰霉病、白斑病等,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草莓得了白斑病怎么办,草莓白斑病用什么药好。 草莓得了白斑病怎么办?草莓白斑病用什么药? 生物防治 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2%春雷酶素(春日酶素、加收米)水剂350~700倍液 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 25%阿米西达悬...【查看详情】

草莓白斑病在我国草莓栽培区广泛发生,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斑,大多发生在老叶上。那么草莓白斑病如何防治呢? 草莓白斑病如何防治? (1)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生长势强,坐果率高,耐寒、耐荫、抗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等的抗病品种,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