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豇豆锈病
豇豆病害防治图谱

豇豆锈病

发布时间:2016/11/23 8:56:37  浏览次数:14764次

豇豆锈病是一个由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的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茎和豆荚上的病变,其症状为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

豇豆锈病病害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茎和豆荚也发生。叶片初生黄白色的斑点,稍隆起,后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疱斑(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黄)褐色粉末状物(夏孢子)。夏孢子堆多发生在叶片背面,严重时也发生在叶面上。后期在夏孢子堆或病叶其他部位上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有时在叶片正面及茎、荚上产生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以后在这些斑点的周围(茎、荚)或在叶片背面产生橙红色斑点(锈子器),再继续进一步形成夏孢子堆及冬孢子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很少发生。

豇豆锈病发病规律

锈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同病株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在南方温暖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前菌丝和小孢子,小孢子侵入寄主形成初侵染。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及夏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藉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在植株整个生产期间,夏孢子起重复侵染作用。夏孢子在10-30℃范围内萌发,适温度16-22℃,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在适温范围内,寄主植物表面具备水滴是锈病菌夏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早晚重露、多雾易诱发本病。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发病也较重。菌主要以冬孢子随同病株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在南方温暖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

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前菌丝和小孢子,小孢子侵入寄主形成初侵染。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及夏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藉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植株整个生产期间,夏孢子起重复侵染作用。夏孢子在10-30℃范围内萌发,适温度16-22℃,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在适温范围内,寄主植物表面具备水滴是锈病菌夏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早晚重露、多雾易诱发本病。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发病也较重。菌主要以冬孢子随同病株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在南方温暖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前菌丝和小孢子,小孢子侵入寄主形成初侵染。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及夏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藉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植株整个生产期间,夏孢子起重复侵染作用。夏孢子在10-30℃范围内萌发,适温度16-22℃,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在适温范围内,寄主植物表面具备水滴是锈病菌夏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早晚重露、多雾易诱发本病。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偏施氮肥,发病也较重。

豇豆锈病病原描述

病原为真菌,中文名: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vignaeBarclay)。

豇豆锈病是豆类蔬菜上常见的病害,夏秋多雨季节常引起危害,病害流行时可使全田植株枯黄,中下部叶片大量脱落,对产量和品质都可造成很大损失。严重时可减产量50%左右,那么如何防治豇豆锈病? 如何防治豇豆锈病? 1、实行轮作,春秋茬豆地要隔离,采收后立即清洁田园,清除并销毁病残体,促使夏孢子死亡,减少菌源。2、因地制宜引种中早熟抗病品种,适当早播,使收获盛期避开雨季,可减轻发病。粤夏2号为高抗...【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