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豇豆白粉病
豇豆病害防治图谱

豇豆白粉病

发布时间:2016/11/24 9:21:34  浏览次数:10731次

豇豆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产生白粉状斑(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及菌丝体),严重时白粉覆盖整个叶片,逐渐发黄、脱落。本病由真菌白粉菌侵染所致。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包括13科60余种植物,常见的有豌豆、豇豆、菜豆、蚕豆、扁豆、甘蓝、芹菜、番茄等作物。

在寒冷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到寄主表面,萌发时产生芽管,后形成菌丝体,并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荫蔽、昼夜温差大,多露潮湿,有利于本病发生,在干旱情况下,由于植株生长不良,抗病力弱,有时发病更为剧烈。

豇豆白粉病发病规律

本病由真菌白粉菌侵染所致。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包括13科60余种植物,常见的有豌豆、豇豆、菜豆、蚕豆、扁豆、甘蓝、芹菜、番茄等作物。在寒冷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到寄主表面,萌发时产生芽管,后形成菌丝体,并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荫蔽、昼夜温差大,多露潮湿,有利于本病发生,在干旱情况下,由于植株生长不良,抗病力弱,有时发病更为剧烈。

豇豆白粉病病原描述

病原为真菌,中文名:蓼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DC.),属子囊菌亚门。闭囊壳附属丝多,与菌丝交织在一起,闭囊壳扁球形,黑褐色,直径81-176微米,内含3-。10个子囊,外有丝状附属丝,与营养菌丝相交;子囊长卵形,无色,大小49-82×29-53微米,内含2-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7-30×10-19微米。

也有报道由Sphaerothecafuliginea(Sch.)Poll.单丝壳白粉菌引起,但常见为Oidiumsp.(粉孢属)真菌。菌丝丝状,表生,以吸器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分生孢子梗棒状,不分枝,具5-7个隔,分隔处一般不缢缩,但顶部明显缢缩。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柱形,单胞无色,产生在分生孢子梗顶部,串生,由上而下顺序成熟脱落,顶部的。1个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成熟后脱落。孢子大小25.4-38.1×12.7-17.8微米。病菌除为害豇豆外,还侵染蚕豆、扁豆、菜豆、甘蓝、芹菜、番茄等。

白粉病是豆类蔬菜较常见且为害较重的一种病害,我国南北菜区均普遍分布,病害流行季节,可造成植株中下部叶片大量发病而枯死,引起产量和产品质量较大的损失。那么豇豆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豇豆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温室大棚消毒温室大棚重茬栽培豇豆,应于播种前10天左右,造墒后覆膜盖棚,密闭,使棚室温度尽可能升高至45°C以上进行消毒。温度越高、时间持续越长,效果越好。冬春大棚升温困...【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