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向日葵白粉病
向日葵病害防治图谱

向日葵白粉病

发布时间:2017/2/15 9:18:49  浏览次数:8668次

向日葵白粉病,病原称苍耳单丝壳,国外普遍发生的是ErysiphecichoracearumDC.称菊科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叶片,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向日葵白粉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檀株较矮,籽粒不饱满。

向日葵白粉病病原特征

中国北方主要是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称苍耳单丝壳,国外普遍发生的是ErysiphecichoracearumDC.称菊科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Sphaerothecafuliginea闭囊壳生在叶柄、茎、花萼上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0~95μm,具3~7根附属丝,附属丝着生在闭囊壳下面,长为闭囊壳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6个,壳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大小50~95×50~70(μm),内含8个或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15~20×12.5~15(μm)。

向日葵白粉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5~6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匍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适。生产上遇有16~24℃,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向日葵白粉病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温暖、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向日葵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那么出现向日葵白粉病怎么办呢? 向日葵白粉病怎么办? 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