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燕麦炭疽病
燕麦病害防治图谱

燕麦炭疽病

发布时间:2017/6/26 9:00:19  浏览次数:3221次

叶片染病初生梭形至近梭形红褐色病斑,上生暗色长形分生孢子盘,很象条锈病的冬孢子堆。叶鞘和茎基部染病产生类似的症状。发病严重时,影响籽粒饱满程度。

燕麦炭疽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燕麦炭疽病

病原中文名:禾生炭疽菌,有性态为禾生小丛壳

病原拉丁学名: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G.Wils.

异名:Colletotrichumgraminicolum(Ces.)G.W.Wils.

有性态为GlomerellaraminicolaPolltis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主要为害燕麦叶片、下部叶鞘及茎基部

燕麦炭疽病病原形态特征

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Wils.称禾生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长形,黑褐色,初埋生在叶鞘的表皮下,后黑色小粒点突破表皮外露。直径50~200um,具深褐色刚毛,大小50~100×5~9(um),刚毛具隔膜,正直或微弯。分生孢子梗短小,无色至褐色,具分隔,不分枝,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新月形至纺锤形,大小19~29×3~5(um)。有性态为GlomerellagraminicolaPolltis称禾生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少见。该菌有寄主专化性,不同菌株对小麦致病性有差异。病菌生长适温25℃。

燕麦炭疽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寄主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播种带菌的种子或幼苗根及根颈或基部的茎接触带菌的土壤,即可染病。侵染后10天病部就可出现分生孢子盘。在田间气温25℃左右,湿度大,有水膜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孢子形成。杂草多的连作地,肥料不足、土壤碱性地块利于发病。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燕麦炭疽病主要为害燕麦叶片、下部叶鞘及茎基部,要及时做好燕麦炭疽病的防治工作,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燕麦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炭疽病的品种。 (2)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3)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或深翻。 (4)发病重的地区或地块,可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防治1次或15天后再防一次。...【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