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
小麦病害防治图谱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

发布时间:2014/2/18 15:14:33  浏览次数:6709次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多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危害大,严重时可使小麦减产。那么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症状有哪些?小麦(镰刀菌)根腐病怎么治?小麦(镰刀菌)根腐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用什么药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症状

又称小麦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死病等。分布在全国各地,东北、西北春麦区发生重,黄淮海冬麦区也很普遍。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成为我国麦田常发病害,发病率205-60%,减产10%-50%或更多。苗期染病种子带菌严重的不能发芽,轻者能发芽,但幼芽脱离种皮后即死在土中;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黑色梭形斑,边缘清晰,中间稍褪色,扩展后引起种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在部褐变,病组织逐渐坏死,上生黑色霉状物,根系朽腐,麦苗平铺在地上,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死。成株期染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斑,病斑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病斑融合成大斑后枯死,严重的整叶枯死。叶鞘染病产生边缘不明显的云状斑块,与其连接叶片黄枯而死。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病原

FusarimgraminearumSchw.称禾谷镰孢、F.avenaceum(Fr.)Sacc.称燕麦镰孢、F.culmorum(W.G.Smith)Sacc.称黄色镰孢。是多元性复合侵染的病害。黑龙江检测出5种真菌,其中蠕孢占77%,镰刀菌占23%.重庆地区小麦根腐病病菌种类较多,重庆植保站和西南农大在当地巴麦18和绵阳11号病组织和带菌种子上分离出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孢)、F.moniliforme(串珠镰)、F.culmorum(黄色镰孢)、F.graminearum(禾谷镰孢)、Botrytiscinerea(葡萄孢)、Gerlachianivalis(雪腐格氏霉)、Alternariatriticna(链格孢)、Rhizopusnigricans(根霉)等11种。回接后致病力强的有黄色镰孢、尖孢镰孢、串珠镰孢、雪腐格氏霉、链格孢、葡萄孢菌等,均可引起冬小麦根腐病。

内蒙西部春麦区主要病原有Fusariumsp.称镰刀菌、Rizoctoniasp.称丝核菌和Bipolarissp.称平脐蠕孢根腐菌、Gaeumanomycessp.及Alternariasp.等,引致春小麦根腐病。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多种禾本科杂草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该菌在土壤中存活2年。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致苗期发病。幼苗受害程度随种子带菌量增加而加重,安侵染源多则发病重;在种子带菌为主的条件下,种子被害程度较其带菌率对发病影响更大;播后温度由10℃上升到20℃时,该病分生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高于22℃萌发率明显下降,35℃停止萌发。菌丝生长温限4-37℃,菌丝生长pH范围为pH2.7-10.3,产孢温限11-35℃,适温为20-24℃。生产上土壤温度低或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易发病,土质瘠薄或肥水不足抗病力下降及播种过早或过深发病重。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根腐病的品种,春小麦可选用龙麦23号、龙辐麦7号。冬小麦可选用西农881、秦麦2号、12号,西农1376等抗根腐病品种。种植不带黑胚的种子。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使病残组织当年腐烂,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

(3)采用小麦与豆科、马铃薯、油菜等轮作方式进行换茬,适时早播,浅播,土壤过湿的要散墒后播种,土壤过干则应采取镇压保墒等农业措施减轻受害。

(4)播种前用万家宝30g加水3000g拌20kg种子,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卫福合剂、58%倍得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80%喷克可湿性粉剂,按种了重量的0.2%-0.3%拌种,防效可达60%以上。

(5)成株开花期喷洒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6672用药100g,对水75kg喷洒。

(6)小麦起身期在施用一定的有机肥基础上,结合喷施植物动力-2003,10ml对清水10kg喷雾,促进根系发育,增产效果显著。也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喷洒万家宝500-600倍液,隔15天一次。

(7)提倡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667m2用50g,对水20-30L喷施,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关于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措施您学会了吗?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病虫害知识,不妨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或搜索火爆农化招商网公众号(微信号:nh1988TV),可以查看更多资讯。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和用药: (1)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根腐病的品种,春小麦可选用龙麦23号、龙辐麦7号。冬小麦可选用西农881、秦麦2号、12号,西农1376等抗根腐病品种。种植不带黑胚的种子。(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使病残组织当年腐烂,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3)采用小麦与豆科、马铃薯、油菜等轮作方式进行换茬,适时早播,浅播,土...【查看详情】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的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多种禾本科杂草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该菌在土壤中存活2年。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致苗期发病。幼苗受害程度随种子带菌量增加而加重,安侵染源多则发病重;在种子带菌为主的条件下,种子被害程度较其带菌率对发病影响更大;播后温度由10℃上升到20℃时,该病分生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高于22℃萌发率明显下降,...【查看详情】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又称小麦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死病等。分布在全国各地,东北、西北春麦区发生重,黄淮海冬麦区也很普遍。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成为我国麦田常发病害,发病率205—60%,减产10%—50%或更多。苗期染病种子带菌严重的不能发芽,轻者能发芽,但幼芽脱离种皮后即死在土中;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 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黑色梭...【查看详情】

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容易发生小麦(镰刀菌)根腐病,出现小麦(镰刀菌)根腐病的麦株,根系发黑、腐烂应及时选用合适药剂防治。 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根腐病。幼苗期发病,种子芽鞘和根部变被腐烂;分蘖期发病,根颈部有褐斑,分蘖增多,不能抽穗;拔节前后发病,根颈呈褐色腐烂,田间出现小片青灰色枯死植株,叶片上病斑呈黑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霉层;抽穗后发病,多表现为几个小穗的穗梗和颖片变褐...【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