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玉米纹枯病
玉米病害防治图谱

玉米纹枯病

发布时间:2014/2/18 15:31:38  浏览次数:16539次

玉米纹枯病多发生在辽宁、河北、四川、浙江等地,为害部位为玉米叶鞘,茎秆及果穗等,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

玉米纹枯病症状

80年代以来,该病在一些地区为害日趋严重。据辽宁、河北、四川、浙江等省部分地区调查,玉米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均有发生,发病率22.2%-70.81%,为害高度已经超过穗部。个别地块或品种达100%,损失率5.9%-16.5%。

病状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温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玉米纹枯病病原

RhizoctoniasolaniKuhn称立枯丝核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此外R.cerealisVanderHoeVen称禾谷丝核菌中的CAG-3、CAG-6、CAG-8、CAG-9、CAG-10等菌丝融合群也是该病重要的病原菌,其中CAG-l0对玉米致病力强。我国不同玉米种植区玉米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及致病性不同。引发典型症状的主要是立枯丝核菌R.solaniAG-lIA菌丝融合群。华北地区AG-1IA、AG-lIB、AG-3、AG-5四个菌丝融合群都能侵染玉米。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AG-4、AG-11A两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对玉米幼苗致病力较强,成株期AG-lIA的致病力较强。该菌群是一种不产抱的丝状真菌。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或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玉米纹枯病菌为多核的立枯丝核茵,具3个或3个以上的细胞核,菌丝直径6-10um.菌核由单一菌丝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由菌丝密集而成。该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担子桶形或亚圆筒形,较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上具3-5个小梗,梗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um)。担袍子能重复萌发形成2次担子。

玉米纹枯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菌丝体侵入玉米表皮组织时产生侵入结构。接种6天后,菌丝体沿表皮细胞连接处纵向扩展,随即纵、横、斜向分枝,菌丝顶端变粗,生出侧枝缠绕成团,紧贴寄主组织表面形成侵染垫和附着胞。电镜观察发现,附着胞以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后在玉米组织中扩展。接种后12天,在下位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有的充满细胞,有的穿透胞壁进入相邻细胞,使原生质颗粒化,细胞崩解;接种后16天,AG-1IA从玉米气孔中伸出菌丝丛,叶片出现水浸斑;24天后,AG-4在苞叶和下位叶鞘上出现病症。再侵染是通过与邻株接触进行的,所以该病是短距离传染病害。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易发病。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发病较轻。

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

(1)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2)选用抗(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如渝糯2号(合糯×衡白522)、本玉12号等。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3)药剂防治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比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4)提倡在发病初期喷洒移栽灵混剂,具体方法见移栽灵混剂使用指南。

针对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应采取以下措施。(1)实行轮作换茬,并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残体。(2)选择生育期短、抗病能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3)科学运筹肥料。施足基肥,适施氮肥,增施有机肥,补施钾肥,配施磷锌肥。(4)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02%的浸种灵或用种子量2%的灵福合剂进行拌种。(5)合理密植。扩行缩株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6)加强田间管理。配套田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控制发病条...【查看详情】

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减少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耐)病的品种。②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③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④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⑤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菌源,减少初次侵染源。 (2)药剂防治:①用种子重量0....【查看详情】

玉米纹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很少发生。主要为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为害茎秆和叶片。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发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发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查看详情】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败,叶片枯死,并逐渐向上扩展。该病初侵染主要是散落于玉米田土表或浅土层的菌核。6月上中旬玉米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土表的菌核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侵染玉...【查看详情】

温湿度条件是影响玉米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25-30℃气温、90%以上相对湿度,是玉米纹枯病发生发展的适宜气候条件。在病害发生期,特别是梅雨季节,雨期长、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发生重。此外,土壤肥沃发病较轻,反之则发病较重;生育期长的品种发病重于生育期短的品种;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长势过旺,密度过大,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差的田块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 该病主要发...【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