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豆类豆秆黑潜蝇
大豆虫害防治图谱

豆类豆秆黑潜蝇

发布时间:2014/2/24 16:42:02  浏览次数:6819次

豆类豆秆黑潜蝇属于双翅目,潜蝇科。其分布地区北起吉林,南抵台湾。其对于四季豆、豇豆、毛豆(青大豆)等豆科蔬菜及大豆、赤豆、绿豆等豆科作物有着严重的危害。

豆类豆秆黑潜蝇的为害特点

幼虫钻蛀为害,造成茎秆中空,植株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逐渐枯死。苗期受害,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有机养料累积,刺激细胞增生,形成根茎部肿大,全株铁锈色,比健株显著矮化,重者茎中空、叶脱落,以致死亡。后期受害,造成花、荚、叶过早脱落,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豆类豆秆黑潜蝇的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蝇,体长2.5mm左右,体色黑亮,腹部有蓝绿色光泽,复眼暗红色;触角3节,第3节钝圆,其背中央生有角芒1根,长度为触角的3倍,仅具毳毛。前翅膜质透明,具淡紫色光泽,Sc脉全长发达,在到达c脉之前与r脉联合,r—m横脉位于中室近端部2/5处,腋瓣和缘缨白色。无小盾前鬃,平衡棍全黑色。雄虫下生殖板甚宽,阳茎内突长,基阳体与端阳体复合体由膜质部分开较远;雌虫产卵器瓣浅褐色,锯齿约28枚左右,齿端部稍钝圆。卵长椭圆形,0.31一0.35mm,乳白色,稍透明。三龄幼虫体长约3.3mm。额突起或仅稍隆起;口钩每颚具1端齿,端齿尖锐,具侧骨,下口骨后方中部骨化较浅;前气门短小,指形,具8—9个开孔,排成2行;后气门棕黑色,烛台形,具6—8个开孔,沿边缘排列,中部有几个黑色骨化尖突,体乳白色。蛹长筒形,长约2.5—2.8mm,黄棕色。前、后气门明显突出,前气门短,向两侧伸出;后气门烛台状,中部有几个黑色尖突。

豆类豆秆黑潜蝇的生活习性

在山东年发生5代,以蛹在寄主根茬和秸秆中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羽化、产卵。各代幼虫盛发期:1代7月上旬;2代7月末8月初;3代8月下旬;4、5代在9月上中旬重叠发生。成虫飞翔力、趋化性均较弱,在25—30℃适温下,多集中在豆株上部叶面活动,常以腹末端刺破豆叶表皮,吸食汁液,致使叶面呈白色斑点的小伤孔。卵单粒散产于叶背近基部主脉附近表皮下,以中部叶片着卵多。幼虫孵化后即在叶内蛀食,形成一条极小而弯曲稍透明的隧道,沿主脉再经小叶柄、叶柄和分校直达主茎,蛀食髓部和木质部。幼虫老熟后,在茎壁上咬一羽化孔,而后在孔口附近化蛹。

豆类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及时处理秸秆和根茬,减少越冬虫源。

药剂防治时,应在成虫盛发期至幼虫蛀食之前进行。主要为害世代成虫发生初期,每日清晨6至8时在豆田捕捉成虫,用口径33cm、长57cm的捕虫网沿豆垅来回走动扫网,当平均50网次有虫10至15头时,即应进行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至幼虫蛀食之前,可用下列药剂:50%辛硫磷乳油,50ml/亩;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至20g/亩;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ml/亩对水50kg均匀喷施。

在大豆盛花期,平均每株有1头幼虫时,可用下列药剂: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至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ml/亩;20%菊马乳油,30ml/亩;18%杀虫双水剂2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至10天再防治1次,连喷2次,效果更佳。

豆类豆秆黑潜蝇的分布相对较广,从国内北部地区一直到台湾都是有发生,属于双翅目,潜蝇科害虫。 豆类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及时处理秸秆和根茬,减少越冬虫源。 药剂防治时,应在成虫盛发期至幼虫蛀食之前进行。主要为害世代成虫发生初期,每日清晨6至8时在豆田捕捉成虫,用口径33cm、长57cm的捕虫网沿豆垅来回走动扫网,当平均50网次有虫10至15头时,即应进行防治。 在...【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