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小麦叶锈病
小麦病害防治图谱

小麦叶锈病

发布时间:2014/2/27 19:38:41  浏览次数:15030次

小麦叶锈病主要发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山西、贵州、云南、黑龙江、吉林。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

小麦叶锈病疾病病原

(Pucciniarecondita=P.ReconditaRobergeexDesmaz.f.tritici)。称小麦隐匿柄锈菌,属真菌界(Fungi)、担子菌(亚)门(Basidionmycota)、锈菌纲(Urediniomycetes)、柄锈菌科(Puccinaceae)、柄锈菌属(Puiccinia)。夏孢子单胞,球形至近球形,黄褐色,表面具细刺,有散芽孔6—8个,大小18—29×17—22(μm);冬孢子双胞,棒状,顶平,柄短暗褐色,大小39—57×15—18(μm)。冬孢子萌发时产生4个小孢子,侵染转主寄主,产生锈子器和性子器。性子器橙黄色,球形至扁球形,大小80—145μm,埋生在寄主表皮下,产生橙黄色椭圆形性孢子。锈子器生在对应的叶背病斑处,能产生链状球形锈孢子,大小16—26×16—20(μm)。与小麦条锈菌区分时,挑少许夏孢子,滴一滴浓盐酸或正磷酸,加盖玻片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浓缩成多个小团,叶锈菌则在中央浓缩成一团。

小麦叶锈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叶锈病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的病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在唐松草(Thaclictrumspp.)和小乌头(Isopyrumfumarioides)上形成锈孢子和性孢子。中国尚未证实有转主寄主,仅以夏孢子世代完成其生活史。该菌在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广大麦区的自生麦和晚熟春麦上以夏孢子连续侵染的方式越夏,秋季就近侵染秋苗,并向邻近地区传播,其越冬形式和越冬条件与条锈病类似。该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气温20—25℃经6天潜育,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秋苗发病后,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叶片内或少量以夏孢子越冬,冬季温暖地区,病菌不断传播蔓延。北方春麦区,由于病菌不能在当地越冬,病菌则从外地传来,引起发病。冬小麦播种早,出苗早发病重。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的易发病,冬季气温高,雪层厚,覆雪时间长,土壤湿度大发病重。毒性强的小种多,能使小麦抗病性“丧失”,造成大面积发病。

小麦叶锈病防治方法

主要靠种植抗病品种,辅之以药剂防治和栽培防病。

(1)种植抗耐病品种如黄淮海地区种植陕农7859、冀5418、鲁麦1号、小偃6号、徐州21号等冬小麦品种。此外,近年新选育的抗叶锈冬小麦品种有:京冬1号、8号,京核3号(京核931),京411、北农白,皖麦26、27、28号,绵阳26号,百农64,周麦9号-矮优688系,新宝丰(7228),豫麦39(豫农8539),早麦5号,劲松49号,兴麦17号,滇麦19号,秦麦12号,冀麦48、40、冀92-3235、6021新系等;春小麦品种有:垦九5号、龙麦23号、龙辐麦7号、蒙麦30号、京引1号、陇春8139、定丰3号等。

(2)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03%—0.04%(有效成分)叶锈特或用种子重量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②提供使用15%保丰1号种衣剂(活性成分为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包衣种子后自动固化成膜状,播后形成保护圈,且持效期长。用量每kg种子用4g包衣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全蚀病效果优异,且可兼治地下害虫。③于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可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

(3)加强栽培防病措施适期播种,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雨季及时排水,上湿气滞留。

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 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查看详情】

小麦叶锈病病菌虽属于多孢型转主寄生锈菌,但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病菌以夏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完成病害周年循环。在华南地区,叶锈病既有在当地高山自生麦苗上越夏的本地菌源,也有来自北方春麦区越夏并随气流由北向南传来的外来菌源。本病的发生流行同品种、菌源、天气等因素有关。在大面积栽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如越冬菌源多、春季气温高、雨水多,尤其是小麦抽穗前后降雨多,或田间小气候湿度高,叶锈病往往容易流行。...【查看详情】

小麦叶锈病病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的病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在唐松草(Thaclictrumspp.)和小乌头(Isopyrumfumarioides)上形成锈孢子和性孢子。我国尚未证实有转主寄主,仅以夏孢子世代完成其生活史。该菌在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广大麦区的自生麦和晚熟春麦上以夏孢子连续侵染的方式越夏,秋季就近侵染秋苗,并向邻近地区传播,其越冬形式和越冬条件...【查看详情】

小麦叶锈病主要发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山西、贵州、云南、黑龙江、吉林。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查看详情】

小麦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 主要靠种植抗病品种,辅之以药剂防治和栽培防病。 (1)种植抗耐病品种如黄淮海地区种植陕农7859、冀5418、鲁麦1号、小偃6号、徐州21号等冬小麦品种。此外,...【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