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花生金针虫
花生虫害防治图谱

花生金针虫

发布时间:2014/3/5 18:20:55  浏览次数:7313次

花生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

花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

叩头虫一般颜色较暗,体形细长或扁平,具有梳状或锯齿状触角。胸部下侧有一个爪,受压时可伸入胸腔。当叩头虫仰卧,若突然敲击爪,叩头虫即会弹起,向后跳跃。幼虫圆筒形,体表坚硬,蜡黄色 或褐色,末端有两对附肢,体长13~20mm。根据种类不同,幼虫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内,蛹期大约3周。成虫体长8~9毫米或14~18毫米,依种类而异。体黑或黑褐色,头部生有1对触角,胸部着 生3对细长的足,前胸腹板具1个突起,可纳入中胸腹板的沟穴中。头部能上下活动似叩头状,故俗称“叩头虫”。幼虫体细长,25~30毫米,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身体生有同色 细毛,3对胸足大小相同。

花生金针虫的生活习性: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⒈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 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 ,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 。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花生金针虫的防治方法:

(1)与水稻轮作;或者在金针虫活动盛期常灌水,可抑制危害。

(2)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48%地蛆灵乳油200毫升/亩,拌细土10千克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农药与农家肥拌匀施入。

(3)生长期发生沟金针虫,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剂或毒土点入穴中立即覆盖,土壤干时也可将48%地蛆灵乳油2000倍,开沟或挖穴点浇。

(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或48%天达毒死蜱、48%地蛆灵拌种,比例为药剂:水:种子=1:30-40:400-500。

(5)施用毒土。用48%地蛆灵乳油每亩200-250克,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 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处理土壤。

(6)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

(7)农业防治方法: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轮作,消灭杂草,适时早浇,及时中耕除草,创造不利于金针虫活动的环境,减轻作物受害程度。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