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花生蝼蛄
花生虫害防治图谱

花生蝼蛄

发布时间:2014/3/5 18:28:16  浏览次数:5976次

花生蝼蛄,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各地;东方蝼蛄,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为害较重;台湾蝼蛄发生于台湾 、广东、广西;普通蝼蛄仅分布在新疆。菜田发生的蝼蛄主要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

花生蝼蛄的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雌虫体长约3厘米余,雄虫略小。头圆锥杉,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触角丝状,长度可达前胸的后缘,第1节膨大,第2节以下较细。复 眼,对,卵形,黄褐色;复眼内侧的后方有较明显的单眼3个。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坚硬膨大,呈卵形,背中央有1条下陷的纵沟,长约5毫米。翅2对,前翅革质,较短,黄褐色,仅达腹部中央 ,略呈三角形;后翅大,膜质透明,淡黄色,翅脉网状,静止时蜷缩折叠如尾状,超出腹部。足3对,前足特别殳达,基节大,圆形,腿节强大而略扁,胫节扁阔而坚硬,有锐利的扁齿4枚,上面2个 齿较大,且可活动,因而形成开掘足,适于挖掘洞穴隧道之用。后足腿节大,在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活动的刺,腹部纺锤形,背面棕褐色,腹面色较淡,呈黄褐色,末端2节的背面两侧有弯向内方的 刚毛,末节上生尾毛2根,伸出体外。

身体呈黑褐色,上面长着层又短又有丝光的毛,体长约1.5~2英寸(4~5cm)。它短短的前腿长着铲形的脚爪,适于快速挖掘。蝼蛄的翅膀短而坚硬,能长距离飞行。[2]

成虫体长30~35mm,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较长,超过 腹部末端。腹末具1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别于华北蝼蛄。卵初产时长2.8mm,孵化前4mm,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暗紫色。若虫共8~9龄,末龄若虫体 长25mm,体形与成虫相近。

花生蝼蛄的防治防治:

农业防治深翻土壤、精耕细作造成不利蝼蛄生存的环境,减轻为害;夏收后,及时翻地,破坏蝼蛄

的产卵场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在蝼蛄为害期,追施碳酸氢铵等化肥,散出的氨气对蝼蛄有一定驱避作用;秋收后,进行大水灌地,使向深层迁移的蝼蛄,被迫向上迁移,在 结冻前深翻,把翻上地表的害虫冻死;实行合理轮作,改良盐碱地,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消灭大量蝼蛄、减轻为害。

灯光诱杀蝼蛄发生为害期,在田边或村庄利用黑光灯、白炽灯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人工捕杀结合田间操作,对新拱起的蝼蛄隧道,采用人工挖洞捕杀虫、卵。

药剂防治

①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1%~0.2%拌种,堆闷12~24小时后播种。

②毒饵诱杀常用的是敌百虫毒饵,先将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炒香,按饵料重量0.5%~1%的比例加入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先将90%晶体敌百虫用少量温水溶解,倒入饵料中拌匀, 再根据饵料干湿程度加适量水,拌至用手一攥稍出水即成。每667平方米施毒饵1.5~2.5千克,于傍晚时撒在已出苗的菜地或苗床的表土上,或随播种、移栽定植时撒于播种沟或定植穴内。制成的毒饵限 当日撒施。

③土壤处理、灌溉药液当菜田蝼蛄发生为害严重时,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对细土15~30千克混匀撒于地表,在耕耙或栽植前沟施毒土。若苗床受害严重时,用80%敌敌畏乳油30倍 液灌洞灭虫。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