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构成要素主要为有效收获穗数、单穗粒数和粒重;这又取决于品种特性、环境条件和种植密度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中由于选育和推广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已成为近年来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玉米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玉米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存在“适宜密植区”,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水平和管理条件下“适宜密植区”有差异;
适宜密植是指在种植玉米时,根据自然条件、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水平等种植合理的株数,这样田间能形成合理的叶面积,使生育前后期协调发展。我们知道密度与叶面积的关系是,增加密度可增加绿叶面积,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加生物产量,但是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那么会导致后期叶片严重重叠,相互遮阴反而影响光合作用。
另外,增加密度会相应的增加穗数当然会增加产量,但是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密度那么会导致果穗变小、籽粒减少,当增加的果穗数不足以弥补果穗变小、籽粒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时就表现为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