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花生白绢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用什么药

花生白绢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用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8-9-11   阅读量:6559   信息分类:热点话题
1

花生白绢病是什么?花生白绢病如何防治?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很多地方都有种植,但是对于花生白绢病可能我们还不太认识,那么什么是花生白绢病呢,今天和大家分享花生白绢病是什么,花生白绢病如何防治?

花生白绢病是什么,花生白绢病如何防治,具体如下: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病菌分布在1-2厘米的表层土中。菌核在2.5厘米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7厘米处几乎不发芽。该病在花生荚果膨大至成熟期才表现出症状,发病后进行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及早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侵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

花生白绢病防治方法:

(一)深翻改土,加强田间管理。花生收获前,病残体。收获后深翻土壤,可减少田间越冬菌源。在花生播种后做到“三沟”配套,下雨后及时排除田中积水。

阅读全文>
2

花生白绢病症状,花生白绢病如何防治?

对于花生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对于花生白绢病可能我们还不太认识,那么什么是花生白绢病呢,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花生白绢病症状,花生白绢病如何防治?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病菌分布在1-2厘米的表层土中。菌核在2.5厘米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7厘米处几乎不发芽。该病在花生荚果膨大至成熟期才表现出症状,发病后进行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及早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侵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阅读全文>
3

防治花生白绢病怎样用药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大田油料经济作物,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花生严重减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用药方法。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该病在花生荚果膨大至成熟期发生。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该病发病后防治效果较差。

花生白绢病菌随土壤、流水、种子传播,危险性大,一旦侵入,病菌便连年积累,以后很难防治和根除,尤其在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极易造成暴发流行成灾。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从花生根部或茎基部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进行繁殖为害,引起根茎发病、腐烂。新病株上成熟的菌核又能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等因素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在花生的整个生长季节,病菌可以进行多次反复侵染,最后病组织形成的菌核落入土中或残留在病株中越冬。

阅读全文>
4

花生白绢病发病原因,这次找全了

白绢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白绢病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最高约40℃,最低为10℃,在PH值1.9—8.4之间都能生长,菌核在适宜条件下就会萌发,无休眠期,在不良条件下可以休眠,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

绢病发病的几个条件:

1、花生白绢病喜高温,因此病害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气温上升至30℃左右时为发病盛期,9月末停止发病。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气温30—38℃,经3天菌核即可萌发,再经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

2、在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和沙质土壤中易发病;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

3、连作地由于土壤中病菌积累多也易发病。

阅读全文>
5

花生白绢病怎么防治?花生白绢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近日来花生主产区河南、山东等地雨水不断,田间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尤其是目前被喻为花生癌症的“花生白绢病”,更是呈严重发生趋势。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了解一下花生白绢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吧。

什么是花生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依靠土壤带菌侵染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带菌传播。从2011年开始,在花生主产区的河南、山东,花生白绢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尤其是到2016年、2017年,更是达到及其严重的发生程度,致使花生严重减产。由于其发病后防治难度大、对花生危害严重,被广大农户和农资经销商喻为“花生癌症”。

花生白绢病的症状:

阅读全文>
6

花生白绢病进入高发期,这些科学防控的办法你学过了吗?!

花生白绢病,又称菌核性茎基腐病,俗称白脚病。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全国各地区都有发生,是花生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病株率一般为5%左右,严重的达30%,个别地块高达60%以上。由于花生连年重茬种植,更加加重了病害的发生,普通药剂起不到很好防治的效果,白绢病的分布也逐年蔓延扩大,成为危害花生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发生特点

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害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有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常常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其附近的土壤表面先形成白色绢丝,病部渐变为暗褐色而有光泽。

在极潮湿的环境下,菌丝簇不明显,而受害的茎基部被具淡褐色乃至红色软木壮隆起的长梭形病斑所覆盖。在干旱条件下,茎上病痕发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长约0.5厘米。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该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浸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

阅读全文>
7

花生白绢病危害有哪些?花生白绢病防治措施!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此病在花生荚果膨大至成熟期表现出来的症状。花生白绢病主要危害花生茎部、果柄及荚果。那么,花生白绢病危害有哪些?花生白绢病防治措施!

花生白绢病危害症状在高湿条件下,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可被白色菌丝束所覆盖,然后扩展到附近的土面而传染到其他的植株上。在极潮湿的环境下,菌丝簇不明显,而受害的茎基部被具淡褐色乃至红色软木壮隆起的长梭形病斑所覆盖。在干旱条件下,茎上病痕发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长约0.5厘米,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

花生白绢病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存活5~6年,大部分分布在1~2厘米的表土层中。以菌核在2.5厘米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厘米处几乎不发芽。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田问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雨后马上转晴,病株迅速枯萎死亡,连作地、播种早的发病重。

花生白绢病防治措施: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

阅读全文>
8

花生白绢病有什么危害?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措施!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该病在花生荚果膨大至成熟期才表现出症状,在枯死植株的上部根茎上附着有“白毛”,那么花生白绢病有什么危害?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措施!

花生白绢病危害症状

花生白绢病在花生的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但重点危害是花生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果柄及荚果。发病初期病部变褐软腐,并出现波纹状病斑。后期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绢状菌丝体,在合适条件下菌丝蔓延至植株中下部茎秆,并且菌丝在分枝间、植株间蔓延。土壤潮湿隐蔽时,病株周围土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上也布满一层白色菌丝体。受害植株茎基部组织腐烂,皮层脱落,剩下纤维状组织,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枯,后期枯萎而死,植株干枯死后菌丝逐渐消失;受害果柄和荚果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腐烂状。

花生白绢病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存活5~6年,大部分分布在1~2厘米的表土层中。以菌核在2.5厘米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厘米处几乎不发芽。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田问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雨后马上转晴,病株迅速枯萎死亡,连作地、播种早的发病重。

阅读全文>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火爆农化招商网客户服务中心

  • 火爆客服:18037386384(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