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危害症状、水稻恶苗病怎么防治、防治方法、用什么药

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危害症状、水稻恶苗病怎么防治、防治方法、用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8-12-21   阅读量:16625   信息分类:热点话题
1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病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恶苗病是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水稻恶苗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病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苗期至穗期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旱育秧技术的推广,该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常常导致水稻减产10%~20%,发病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因此,农户们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措施。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水稻恶苗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病因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病因及防治措施

1、水稻恶苗病的主要症状

阅读全文>
2

水稻恶苗病怎么防治?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是水稻种植中最常见的病害,那么大家知道水稻恶苗病有什么症状吗?知道怎么防治吗?不知道没有关系,接下来就由小编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下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种植水稻。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就死亡。轻病种子长出的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剥开病菌,内有白色菌丝,待病茎烂后,表面产生白色或粉红霉层,后期病部散生或群生黑色小点。病珠分蘖少或不分蘖,叶片、叶鞘、节间变细长,一般病珠后期多数枯死,少数不能抽穗,有的虽能抽穗结实,但穗小粒小或籽粒不饱满。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规律:

阅读全文>
3

巧治水稻恶苗病三技巧

在水稻幼苗期间,恶苗病是四平地区经常出现的病害之一,病原菌在谷粒与稻草上果冬,第二年使用了带有病菌的种子或是稻草,病原菌将会从秧苗的芽鞘或是植株上的伤口侵入,造成秧苗发病徒长。在移栽带有病害的秧苗后,将会把病菌带入到大田,造成稻苗感染病害。

在水稻苗产生病害后会出现如下症状:

恶苗病植株的节间将会伸长,长得细且高,作物颜色比较淡,水稻杆内将会长出白色的霉状物,之后转变成淡红色,有时会是黑色的小点。发生病害的作物抽穗比较早,穗子较小,而且谷粒很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作物表层上会有浅红色或是白粉霉状物,谷粒谷壳的内外颖闭合,出现有浅红色霉层。

阅读全文>
4

水稻恶苗病的药剂防治法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恶苗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那么水稻恶苗病应该怎么办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水稻恶苗病的药剂防治方法。

恶苗病又称公稻子,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株大。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叶鞘上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为恶苗病病菌。

阅读全文>
5

水稻遇到恶苗病怎么办

恶苗病是水稻上众多重要病害中的一种病害,以杀菌剂多菌灵为代表的苯骈咪唑类药曾是防治该病的主要药剂,随着恶苗病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单一使用该药防效下降。咪鲜胺是咪唑类农药杀菌剂,近年来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取得了较好防效,但目前局部地区也出现防效下降的现象。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科研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和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病菌敏感菌株及抗性突变体菌株生长发育和菌丝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0.5毫克/升咪鲜胺溶液处理能完全抑制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不能抑制不同抗性水平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20毫克/升咪鲜胺溶液处理,可以完全抑制亲本敏感菌株的孢子萌发,对不同抗性突变体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1%-89%、58.5%-65.8%,表明抗性突变体菌株在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等阶段对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敏感菌株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用10毫克/升咪鲜胺溶液处理菌丝12小时后,亲本敏感菌株菌丝顶端膨大畸形,抗性突变体的菌丝顶端膨大,但在菌丝上长有许多细小分枝,表明药剂对抗性突变体次生菌丝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具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建议生产上将该药与二硫氰基甲烷、三氯异氰尿酸等作用机制不同的药轮换使用,以延缓或避免抗药性产生。

阅读全文>
6

为什么浸种了水稻还有恶苗病?

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其症状为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浸种是有效防范恶苗病的办法之一,但今年有部分农民反映,自家的水稻种子浸种了,但为什么田间还是发生了恶苗病呢?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操作不规范,没有专用浸种的池子,浸种浓度随意,甚至有的农户在流动的溪流中浸种,或者连包装袋一起浸泡,导致种子与药液没有充分接触。效果自然很差。

二是浸种时间不足,一般需要浸种至少4个小时以上,最好12个小时至24个小时。部分农户只浸种两三个小时以内甚至仅半个小时不到。

阅读全文>
7

水稻恶苗病预防巧方法

水稻想要分手好,恶苗病的防治是关键,那么您知道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方法吗?接下来就由小编详细的为您介绍下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种植水稻。

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方法:

新高脂膜拌种。可以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保温、保湿、吸胀,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健壮。驱避地下虫害,隔离病毒感染。

药剂浸种。浸种时要确保浸种的药液浓度。不能盲目加大或降低浓度,否则影响效果。浸匀浸透,药液要淹没稻种。一盆药液只用一次,药液不可再次利用。确保浸种时间48-60小时。浸后不淘洗,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一般不催芽比催芽的发病要轻。因为在种子催芽的过程中,病菌会污染无病的种子。如果药液浸种不到位,病菌扩散传播再次侵染芽谷导致感病。因此选用催芽的种子要确保在催芽前要检查种子完好。

阅读全文>
8

水稻恶苗病应该如何防治?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得水稻恶苗病,水稻发生恶苗病后,严重会影响水稻的产量,那么,水稻恶苗病应该如何防治?

一、水稻恶苗病的症状

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

稻恶苗病应该如何防治?

二、水稻恶苗病的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

阅读全文>
9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在各个稻区都有发生,不仅威胁水稻质量,还影响水稻产量,认识和掌握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以下是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水稻恶苗病的症状

恶苗病植株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稻杆内生有白色的霉状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植株表面有浅红色或白粉霉状物,谷粒谷壳的内外颖闭合,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二、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种子。浸种时用强氯精、米酰胺等药液进行种子,消严种子上的病菌,减少侵染机会。

阅读全文>
10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又称之为徒长病,导致作物的叶片细长,影响根系的正常生长,农民朋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之症状,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之发病特点,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水稻恶苗病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严重的引起苗枯,死苗上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健苗,引起再侵染。带菌稻秧定植后,菌丝体遇适宜条件可扩展到整株,刺激茎叶徒长。花期病菌传播到花器上,侵入颖片和胚乳内,造成秕谷或畸形,在颖片合缝处产生淡红色粉霉。病菌侵入晚,谷粒虽不显症状,但菌丝已侵入内部使种子带菌。

阅读全文>
11

水稻恶苗病方法有哪些?

让农民伯伯很烦心的一件事就是水稻恶苗病,它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是由引起的种子传播病害。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骈咪唑类药曾是防治该病的主要药剂,随着恶苗病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单一使用该药防效下降。咪鲜胺是咪唑类剂,近年来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取得了较好防效,但目前局部地区也出现防效下降的现象。

水稻恶苗病发生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水稻播种前未进行种子处理;二是种子处理剂选择不当;三是使用技术没有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在防治上应做好三点:一是在水稻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杀灭种子上附带病菌,要求种子处理到位率,如果遗漏就有可能发病;二是正确选择种子处理剂,目前防治水稻恶苗病较好剂有咪鲜胺;三是掌握正确使用技术。关键做好二点:一是使用浓度:要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不同药剂使用浓度是不同的,如25%咪鲜胺杂交稻种子2000倍、常规稻种子4000倍;二是浸种时间:浸种时间与选择药剂与温度有关,如选用咪鲜胺浸种时间可短些,温度高的浸种时间短,温度低浸种时间长,一般早稻浸种在2~3天(48~72小时),晚稻浸种在1~2天(24~48小时)。

关于咪鲜胺的抗药性,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科研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和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病菌敏感菌株及抗性突变体菌株生长发育和菌丝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0.5毫克/升咪鲜胺溶液处理能完全抑制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不能抑制不同抗性水平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20毫克/升咪鲜胺溶液处理,可以完全抑制亲本敏感菌株的孢子萌发,对不同抗性突变体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1%~89%、58.5%~65.8%,表明抗性突变体菌株在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等阶段对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敏感菌株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用10毫克/升咪鲜胺溶液处理菌丝12小时后,亲本敏感菌株菌丝顶端膨大畸形,抗性突变体的菌丝顶端膨大,但在菌丝上长有许多细小分枝,表明药剂对抗性突变体次生菌丝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具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建议生产上将该药与二硫氰基甲烷、三氯异氰尿酸等作用机制不同的药轮换使用,以延缓或避免抗药性产生。

阅读全文>
12

防治水稻恶苗病有高招

水稻恶苗病又称之为水稻徒长病,该病害主要在水稻苗期危害较大,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恶苗病会导致水稻谷粒播种后不能够发芽,水稻苗期的病苗长得细高,使得水稻叶片叶鞘细长。水稻恶苗病的水稻叶色淡黄,使得水稻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水稻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同时,水稻恶苗病在枯死的水稻苗上会生出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水稻恶种植的生长环境湿度大时,枯死的水稻病株表面长出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出黑色小点。对于水稻恶苗病害较轻的水稻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受到水稻恶苗病的危害,严重的情况下水稻变成褐色,不能结实。水稻恶苗病的病菌是以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水稻恶苗病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水稻恶苗病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传染。水稻恶苗病严重时引起水稻苗枯死,死苗上产生分生孢子,引起水稻再次侵染在环境条件适宜下扩展到整株,刺激茎叶徒长。水稻恶苗病花期的病菌传播到花器上,造成秕谷或畸形,在颖片合缝处产生淡红色粉霉,影响水稻的产量。

为了及时的防治水稻恶苗病,应及时选用药剂进行防治水稻恶苗病。农业人员应选用抗病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水稻期间产生抗病的品种。农业人员加强水稻的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水稻间的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进行销毁,病稻草收获后作燃料或沤制堆肥;选用好水稻品种后对种植进行消毒,选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时浸3天,25℃浸2天,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g,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稻种50kg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及时的防治水稻恶苗病,应选用药剂开始喷洒25%施保克乳油3000-4000倍液;95%绿亨1号(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25%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可以有效的防治水稻恶苗病。

阅读全文>
13

水稻恶苗病有哪些危害?水稻恶苗病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其产量,水稻恶苗病就是常见的一种。那么,水稻恶苗病有哪些危害呢?水稻恶苗病该如何防治?一起来看下。

水稻恶苗病有哪些危害?

水稻恶苗病又称公秧,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着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株大。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叶鞘上长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处,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阅读全文>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火爆农化招商网客户服务中心

  • 火爆客服:18530968070(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