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网址导航,农资行业网址一网打尽!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行业网址大全 > 浙江省花卉产业网

浙江省花卉产业网

    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复同意,于2010年3月18日正式建立。本平台是全省49个行业平台中的一个,是继竹产业、木材加工产业平台后的又一个林业平台。本平台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实现资源配置,推进资源共享利用。
    一、基本情况
    林木种质资源负载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基因工程的基本,是国家重大的基础战略资源。尽管我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野生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研究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缺乏有效共建共享机制、保存技术单一、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技术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进一步健全品种创新和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存量种质资源,不断扩大增量,加快种质利用开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的产学研联盟,培养创新人才,更好开展种质资源共享与生物种业的科技服务,凸显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社会服务功能,长期支撑浙江的林木花卉种业大省地位建设。根据茅临生副省长2008年的“跨国种业集团控制我制种业应引起警醒”有关批示及我厅几次答复基础上,我们编制《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09年通过了与省科技厅的会商讨论。经省科技厅几轮考察和评审,2009年12月,《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得到批复建设,建设时间三年(2009.10—2012.9),总投资3064万元,其中科技厅投资1000万元,建设单位配套2064万元。
    二、建设单位与人员
    平台联合浙江省林业的主要产、学、研科技力量。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作为平台牵头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作为核心层单位,长乐林场、杭州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18家作为紧密层参加单位,平台建设单位囊括了全省林业领域的主要科研单位、林木种质保育和良种生产基地。
    平台固定参与建设科技人员84名,其中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30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3名。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31名,硕士学位27名。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的科技团队结构合理,层次高、且具有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平台办公场所设在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设立专门办公室,办公人员2名。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三家核心单位设立相应办公室,每家核心单位1名,共配备专职人员5名。
    三、建设内容
    平台涵盖了工业原料林树种、珍贵用材树种、生态防护林树种、特色干鲜果树种、油料及林源药用化工树种、绿化观赏植物、竹类植物等7大类种质资源对象;集公益性、战略性、持续性、基础性等特点于一身,具备林特生物种质收集与保存,种质资源共享服务与交流,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创制,人才集聚与人才培训等众多功能,集中解决当前种质资源保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存量种质资源整理整合。以省内目前分散保存在各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竹种园、植物园等单位资源保存区的种质,农家品种以及企业、个人等育种者自行保存资源为主。
    2、种质资源的补充收集。利用原有种质的选育创新、优新种质的引进筛选和种质等价互换等方式,分种类、分重点的加强我省特色的树种、资源研究优势突出种质补充收集工作。
    3、种质资源的保存规划。结合现有保存基础,规划各类种质的保存布局,实现原地保护、异地保存及离体保存不同保存方式有机结合。
    4、保存与研究场所(室)基础建设。重点加强植株种植或移植,必需的道路、管理用房、配套的灌溉设施、标识以及基地档案等建设工作。
    5、种质资源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包含原地保护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异地保存关键技术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不同物种的离体保存关键技术、特异种质的DNA或蛋白质指纹图谱构建(种质标签)、种质起源与亲缘关系鉴定、种质的分子评价与筛选、珍稀种质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等。
    6、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包括各类种质规范性描述标准的制订、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模块软件编制开发、资源管理与维护人才的培养等软件,以及包括购置平台运行所需的服务器、终端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等硬件部分建设。
    7.重点优良种质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
    种质资源的保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计划通过利用平台建设收集的油茶、杉木等重点树种资源和选育的新品种,开展优新品种技术和实物性示范,建设高级优新品种的种苗生产基地,定期走访参与平台的种业生产与应用企业,通过种质资源信息网、面向良种与种苗繁育基地等种业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与培训服务,直接为企业提供优新品种和技术。
    四、建设目标
    构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创新与信息网络管理三大平台,规范原地保护,强化异地活体保存,重视探索离体保存,加强种质资源网络信息建设。种质收集、保存与种质创新、利用相配套,以原地保护为基础、异地活体保存为重点、离体保存作补充,建成具有先进水平、实现资源利用与共享的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共享平台。进一步突出平台的资源整合与服务建设目的,强化平台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社会服务功能,争取扩建高级林木良种生产面积2000亩,新增仪器设备1718万元,服务企业500家以上;新增收集、保存8330份资源,完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总数2万份,再创新利用20%以上,选育和推广优新品种50个以上,建成种质资源信息网,为浙江林木种业的相关企业提供优新种质与新品种、新技术,支撑我省林木种业,甚至是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运行机制
    平台主要围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共享交流、创新研究和服务,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平台中心运行,设立协调组、理事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协调、管理和监督指导。根据资源保育目标,以基地资源保育为重点,以未来利用为目的,主动设计重大攻关项目,争取科技、林业等专项研究经费,组织多学科协作攻关。
    为了平台的整体学术水平,并指导平台更有效的开展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采用理事制运行模式,设立平台理事会,在理事会领导下由平台理事长负责实施,同时设立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平台建设与研发方向提供决策。建有5个研究和服务中心:办公室、基地与信息管理中心、种质离体保育与创新中心、种质评价与创新中心、种质检测与创新中心等。
    平台还成立了监督委员会,由省林业厅、浙江农林大学、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核心层单位主管领导或职能处处长组成,组长由浙江省林业厅领导担任,主要监督、协调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协作事宜。

浙江省花卉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