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水稻立枯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用什么药

水稻立枯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用什么药

发布时间:2018-8-15   阅读量:11039   信息分类:热点话题
1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要点

水稻立枯病病害导致病害秧苗萎蔫,导致病苗断裂,农民朋友应及时找到水稻立枯病的防治要点。

水稻立枯病该如何防治之症状,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规律,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展。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阅读全文>
2

水稻立枯病的原因及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有效的防治呢?接下来就由小编详细的为您介绍下水稻立枯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种植水稻。

水稻立枯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苗床上常见多发的病害之一。引发立枯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受气候、苗床管理、播种量、苗床ph值、壮秧剂质量及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多样因素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使水稻秧苗生长健壮,减少立枯病的发生。

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下六种镰孢菌及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腐霉菌属的腐霉菌等真菌共同作用引起的。

阅读全文>
3

水稻立枯病怎么办?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床期最容易大面积发生的病害之一,病害主要出现在一叶一心到两叶期。那水稻遭受立枯病怎么办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立枯病表现症状:

芽腐:

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阅读全文>
4

水稻立枯病发病时期在什么时候?水稻立枯病防治措施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种植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损失了农民伯伯的利益。那么,水稻立枯病发病时期在什么时候?水稻立枯病该如何防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水稻立枯病发病时期以及用药防治措施,一起看看吧!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期

秧苗在2~3叶期时胚乳将近耗尽,抗寒力***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C则生育受阻,抗病性显着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易发生立枯病。所以,旱育秧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

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状

1、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阅读全文>
5

水稻得了立枯病怎么办?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种土传病害,水稻得了立枯病会出现一块一块、一窝一窝秧苗发黄打绺,根系由白变黄变褐,有红褐色菌丝,苗床湿度过大时在种子周围发现白色、灰绿色霉层。为此,总结了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

1、苗床解冻层浅。秧苗生育前期气温低,后期气温突然升高,地下部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弱,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量大,水分供不应求。

2、苗床低洼不平,土温低,水分大,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

3、育苗土质量差,粘性大,通透性差。

阅读全文>
6

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的预防措施

水稻立枯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因此土壤消毒是防治的关键。

1、床土配制:选择地势高和地面平坦的地块做苗床,床土要选择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偏酸性土壤。

2、加强管理:育苗前期以防寒保温为主,待出苗后开始小通风炼苗,水稻1叶1心期小通风,在大棚两头把棚膜揭开一尺高的三角形状,大棚内温度不高于28℃;2叶1心期中通风,在大棚两头把棚膜揭开一米高的三角形状,大棚内温度不超过25℃;3叶1心期以后大通风,棚内温度在23℃左右。防止秧苗徒长,控制青枯病的发生。

3、药剂防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款来自德国贝尔上海植保有限公司的产品-青立枯病专用-克星3号,能够深入植株体内,清除有害菌的分泌物和有害组织,并诱导植物产生抗病能力,抗病性,形成强大的抗病防御体系。

阅读全文>
7

水稻立枯病要怎样防治?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水稻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的秧苗期,是一种由有害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时会造成大片的青苗枯萎死亡。那么,怎样防治水稻立枯病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1、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使用青枯立克 50ml+ 大蒜油 15ml,兑水15公斤喷雾,5—7天1次,连喷2次。为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公斤水加叶面肥25ml。发病中后期:使用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进行喷雾,3天一次,连喷2到3次。

2、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适期播种,播种密度不要过大。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 时播种,不要盲目抢早。从理论上讲,播种密度以300 g/m2为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以及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往往会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种量也不能超过500 g/m 。

4、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阅读全文>
8

水稻立枯病什么时期容易发病?防治水稻立枯病有哪些方法?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在苗期时一种很常见的病害,患病的稻株根部有霉层,颜色呈褐色,严重的甚至直接腐烂,那么该如何解决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主要类型

1、芽腐型:发生在幼芽出土前,在种子或芽基部有白色或粉色霉层。

2、基腐型:发生在立针期到二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变软,根坏死,茎基腐烂易断,秧田中成片发生。

3、黄枯型:发生在三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发生在三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心叶卷曲逐渐萎蔫枯黄,根变褐、茎基部变褐甚至软腐,拔苗时易连根拔起或心叶易折断,在苗床中间部分成簇成片发生。

阅读全文>
9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有哪些?该如何进行预防和防治?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在苗期时一种很常见的病害,它属于土传病害,危害水稻的正常生长,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是种植户比较头疼又害怕的一种病害,轻则会使秧苗的抵抗力减弱,一些病菌趁虚而入形成危害,重则需要重新播种。

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3种:

1、土壤

水稻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中携带有病菌的话,是根本的原因,由于土壤没有进行消毒处理或者是消毒不彻底,这些病菌会在水中或土壤内营腐生生活,等到秧苗移栽上去之后,开始危害,立枯病就这样出现了。

2、气候

阅读全文>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火爆农化招商网客户服务中心

  • 火爆客服:18530968070(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