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大豆病虫害有哪些?大豆病虫害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有哪些?大豆病虫害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http://www.1988.TV/ 2017/11/4 9:06:01 阅读数:15682 

目前大豆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大豆田中主要的病害识别和防治知识。

大豆病害预防

(一)、大豆根腐病

1、症状:(1)种子腐烂:受害种子变软,不能萌发,且表面生有白色霉层。(2)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褐并畸形,枯死腐烂。(3)幼苗根腐: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基在高湿条件小呈水渍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

2、发病规律

根腐病主要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主要以镰刀菌和丝核菌为主,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越冬,第2年大豆出苗后开始感染,6月至7月中旬发病高峰,7月下旬趋于稳定。土壤通透性差、板结、冷凉、低洼积水地块发病重,否则发病轻。苗期温度低、湿度大或连续降雨易发生大豆根腐病。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易感病温度:24—28℃左右。

3、防治方法:

(1)轮作:与玉米、麦类、麻类作物轮作能有效的预防大豆根腐病。

(2)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气良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调整播期和播深:根据土壤温度会升情况决定播期,寒冷地区要避免早播。在保墒情的前提下,播深尽可能不超过5厘米。

(4)选用健全种子:选用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播种,减少幼苗出土前被侵染的机会。

(5)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趟地培土到子叶节能使子叶下部长出新根,使新根能迅速吸收水分和养分,缓解病情。

(6)种衣剂处理:25克/升咯菌腈悬浮液按1:166的药种比拌种;或62.5克/升的精甲·咯菌腈悬浮液按1:333的药种比例拌种;或含有多菌灵、福美双的种衣剂拌种。发病后叶面喷施各种杀菌剂一般没有明显效果,应改为喷洒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增加茎叶吸收,补充根部吸收水分养分的不足,可缓解病情。

(二)大豆孢囊线虫病

1、症状:在大豆整个剩余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茎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像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即孢囊。

2、发病规律:大豆孢囊线虫发育适温17—28℃,在10℃以下不能发育,31℃以上对幼虫发育不利,到35℃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在适温下温度越高,幼虫发育越快,幼虫侵入根系温度为14℃左右,超过36℃就停止侵染。土壤湿度一般以60—80%为适宜,土壤过湿氧气不足,线虫易窒息死亡。每年6-7月平均气温21-23℃,土壤湿度平均60-80%,时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禾谷类作物(小麦、玉米)轮作,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

(2)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适时灌溉,提高土壤湿度,创造一个不利于线虫生存的土壤环境,可减轻植株受害。已经发病的地块及时灌水和适当追肥,可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4)药剂拌种:3%克百威颗粒30-40千克与种子、肥料混拌;35%或30%的含克百威的种衣剂。

(5)生物防治:如草酸青毒菌、茄病镰刀菌等菌系制造的菌剂。

(三)大豆灰斑病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荚、茎和种子。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子叶上病斑明显,多是半圆形、圆形、稍凹陷,深褐色。多雨年份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但这种情况较少见;天气干旱,病斑不发展,于子叶。叶片发病,初为褪绿小圆斑,后逐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直径为1——5mm的蛙眼状病斑。有时病斑也可扩展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潮湿时叶背中央密生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重时病斑合并,布满叶片,使叶片枯死,脱落。茎上病斑为椭圆形或纺缍形,荚上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因豆荚表面多毛,肉眼不易见到霉层。种子上病斑明显,多为圆形蛙眼状,与叶斑相似。病轻时仅产生褐色小点。

2、发病规律:大豆灰斑病的发生流行与品种抗病性有关。品种抗性对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影响。当春季平均气温达17℃以上病残体表面湿润时就可以产生分生孢子。温度影响潜育期,20℃时潜育期12-16d,25℃为7-8d,30℃为6-7d.病菌孢子只能在水中萌发,在田间只有当叶面湿润保持一定时间,孢子才能侵入寄主。侵染要求的叶面湿润时数与温度有关,适温下要求的叶面湿润时数短,温度越低,要求的叶面湿润时数越长。适温度下25——28℃叶面湿润2h即可侵入。在适温范围内,湿度98%以上4h开始形成孢子,湿度保持时间越长,形成孢子数量越多。地势低洼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发病重,病叶与病粒率均高于平地和岗地。连作地一般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1)选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因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因此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病残体,收获后及时翻耕,减少越冬菌量。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杂草,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根据气象预报和病情发展,做好药剂防治准备。一般于结荚与籽粒期为易感期。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四)大豆菌核病

1、发病症状:七月下旬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权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条件下茎皮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豆荚染病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结实。

2、发病规律:该病在阴雨连绵的年份,发生重,地势低洼和重茬地发生重。此外,施有氮肥过多,大豆生长繁茂,茎秆软弱,倒伏地段发生重,过度密植田,发病率重。扬花期长的品种更容易感病。

3、防治方法:一般发病初期喷一次,7-10天再喷施一次。

(1)不要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杂豆、麻类进行轮作和邻作,应与禾本科作物如麦类、谷子、玉米等采取3年以上轮作,以回避菌源。

(2)发病田应在收割后进行深翻,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并将病残体清出田外,减少菌源。

(3)大豆得病后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同时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减轻病情。

(4)用优良品种在无病田留种,选用无病种子播种,或选用株型紧凑、尖叶或叶片上举、通风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种。

(5)化学防治:250克/升咪鲜胺乳油每公顷1.5升,兑水喷雾;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千克,兑水喷雾;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1.5千克,兑水喷雾;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千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

(五)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1、发病症状: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植物病,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

2、发病规律: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种子带菌率高,幼苗发病重。夏、秋季气温低、多雨、多雾天气发病重,暴风雨后由于伤口增多,有利于病菌侵入,发病加重,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低洼易涝地比岗、平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应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在无病区域无病田选留种子。

(2)合理轮作:可与除大豆之外的任何作物轮作2年以上,并注意不要与大豆地邻作,以减少菌源。

(3)减少菌种:得病田应进行秋翻,将病株残留体深埋在土壤深层,以减少菌源。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7.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2000倍液喷雾。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六)大豆褐纹病

1、发病症状:叶部产生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1-5mm,褐色或赤褐色小型斑,病斑略隆起,中部色淡,稍有轮纹,表面散生小黑点。病斑周围组织黄化,发生重的地块叶片多数病斑可汇合成褐色斑块,使整个叶片变黄,病叶发展的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发生,直至叶片脱落。茎和叶柄染病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病荚染病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其中,不同叶子的危害症状不同。子叶病斑不规则形,暗褐色,上生很细小的黑点。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1-5mm,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

2、发病规律: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的气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从伤口、气孔直接穿透组织表皮侵入大豆叶片,该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7月上旬为个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病害增长速率非常缓慢,8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降低,病情快速增长,8月末至9月初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发病严重时,9月上旬大豆叶片自下而上全部黄化脱落。6月中旬至7月初气温偏低、多雨、高湿、少日照,前期发病重;8月中旬至9月上旬降温较快、多雨、高湿,后期发病重。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6-32℃,28℃适,潜育期10-12d.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2)消源:田间病叶及其他病残体,并进行深翻以减少菌源。

(3)合理轮作:与大豆、绿豆以外的其他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4)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低洼地栽培,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湿、增温提高大豆抗病性。

(5)合理施肥:施足基肥、种肥,及时追肥,大豆生育后期应喷施多元复合叶面肥。

(6)药剂防治:应在发病初期,即应喷药防治,根据病情喷药2-3次,250克/嘧菌酯悬浮剂0.9-1.2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千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千克兑水喷雾。

(七)大豆霜霉病

1、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能系统发病,子叶未见症状,从第1对真叶基部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以后全株的叶片均可显症。花期前后雨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叶片被再侵染的,出现褪绿小斑点,后变为褐色小点,背面也生霉层。豆荚染病外部症状不明显,但荚内常现黄色霉层,即病菌菌丝和卵孢子,受害豆粒发折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2、发病规律:以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其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病性和菌源数量关系密切,带菌种子是霜霉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而发病期多雨、湿度大、温度高低交替发病重,苗期发病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早春土壤温度低利于发病,一般土壤温度15℃时,幼苗发病率为15%-20%,20℃时仅为1%,25℃以上不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轮作:与其他任何作物轮作2年以上,可有效的降低霜霉病的发病率。

(3)消灭病株残体:通过翻耕,将病株残体埋入土壤深层内,消种。

(4)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与叶面肥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公顷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5-2.7千克;或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水剂0.9-1.5升;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0-1.5千克;或63%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2.5-3.0千克;或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0.9-1.125升;间隔7-10天喷洒一次。注意阴雨天、大风天、中午炎热时段、有雾或露水大时不能喷药。

(八)大豆羞萎病

1、发病症状:大豆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茎、叶柄、叶片、荚、种子均可受侵染。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脉产生细条斑起初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秆常在叶柄结合处弯曲,呈蛇形姿势,植株顶端向下弯曲。茎部染病表皮呈黑褐色条斑,剥开内部维管素变黑褐色,髓部脱节、中空、变色。茎基部染病形成疮痂,易折断,断处呈褐色。豆荚染病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逐渐变成粉色。大豆植株整体形状类似激素药害也类似缺钙症状。

2、发病规律:(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易发病。(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5)大棚栽培的,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3、防治方法:(1)清源:田间带菌病体及杂草,以减少菌源。(2)选用抗病品种或无病种子进行种子处理。(3)对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进行杀虫,在大豆生育期要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4)降低田间湿度,要做好田间排水沟系,达到雨停无积水,防止湿气滞留。(5)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九)大豆菟丝子

1、发病症状:菟丝子为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大豆田恶性寄生性杂草。菟丝子茎缠绕于大豆茎上,常把植株成簇地盘绕起来。受害大豆生长停滞,植株矮小,植株变黄或枯死。菟丝子在田间常成片发生危害。

2、发病规律:菟丝子种子萌发的适温度为25-30℃,低于15℃或高于35℃均不能萌发;适土壤温度为70-100%,低于30%则不能萌发。菟丝子种子小,出土能力弱,覆土6厘米以上,便很难出土;覆土3厘米,出土受到影响;覆土1厘米,出土快。适合菟丝子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1.7-29.7℃之间,适湿度为70-90%之间。

3、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调种时严格检疫,防治菟丝子种子随大豆传入新区。(2)种子筛选:如发现大豆种子间混杂菟丝子种子,可通过风选、筛选将菟丝子种子淘汰出去。(3)深翻:通过机械深翻,把落入地表的菟丝子种子埋入10厘米以下土层中,因菟丝子种子很小,出土能力弱,覆土6厘米即难出土。(4)轮作:可与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5)人为防除:要经常检查田间有无菟丝子发生,一旦发现及时割除有菟丝子的豆株,带出田外烧毁。(6)药剂防治:一般菟丝子发生多的田块,应选择全田防治,每公顷48%仲丁灵乳油3升,兑水全田喷雾。如点片发生,可用48%仲丁灵乳油150-200倍液,人工喷雾于缠绕有菟丝子茎曼的大豆植株上。

大豆虫害预警方案

(一)大豆食心虫

1、发病规律: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逐渐飞往豆田,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才作短促飞翔。早期出现的成虫以雄虫为多,后期则多为雌虫,盛期性比大致为1:1.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成虫产卵时间多在黄昏。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绝大多数的卵产在豆荚上,少数卵产于叶柄、侧枝及主茎上。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一般豆荚上产卵1——3粒不等。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个别可达24小时以上。入荚的幼虫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大豆食心虫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造成大量死亡。土壤的相对湿度为10%——30%时,有利于化蛹和羽化,低于10%时有不良影响,低于5%则不能羽化。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品种上产卵,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受害重,大豆荚皮的木质化隔离层厚的品种对大豆食心虫幼虫钻蛀不利。

2、防治方法:(1)远距离轮作:实行较远距离的轮作可减轻其为害,据调查,在距前1年大豆茬1000米以外种植大豆,可降低虫食率90%左右。(2)深翻土壤:在大豆收获后,应及时秋翻,增加越冬幼虫的死亡率。(3)药剂防治: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一般在8月5日左右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就是讲玉米瓤每一公分断成一节,侵入敌敌畏原油中侵泡,然后将吸足药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垄,每前进5步的密度夹在大豆分枝上。防治幼虫:于8月中旬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幼虫,每公顷25克/升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225-0.3升或每公顷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0.45-0.75升或4.5%高效氯氢菊酯0.3-0.6升,兑水喷雾。

(二)大豆蚜虫

1、发生规律:大豆蚜虫发生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一是春季在越冬卵孵化时,如雨水充沛,鼠李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则有利于幼蚜虫成活和成蚜繁殖。二是田间大豆蚜的盛发前期,如平均气温达22℃,旬平均相对湿度在78%以下,长期高温干旱有利于大豆蚜的繁殖,造成花期严重为害。

2、防治方法:(1)天敌对于抑制蚜虫的发生影响较大。如田间蛉、食蚜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数量大,能控制大豆蚜发生为害。(2)每公顷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0.6-0.75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3千克;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84-168毫升;40%氧乐果乳油1.5升;或30%甲氰·氧乐果乳油0.3升兑水喷雾。

(三)大豆根绒粉蚧

1、发病规律:一般发生与6月上旬至7月初,大豆根绒粉蚧以幼虫、成虫刺吸大豆茎部或叶片为害,使大豆地上部分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大豆根绒粉蚧幼虫非常小,难以用肉眼发现。如在6月上旬发生大豆叶片变黄,就要仔细进行检查。

2、防治方法:如发现大豆根绒粉蚧发生,应抓住大豆3叶期前进行防治。药剂防治:每公顷3%啶虫脒乳油0.4-0.6升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5-0.6升;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80克/升毒死蜱0.9升,兑水进行喷雾。一般5-7天喷一次,可连喷2-3次。

(四)大豆红蜘蛛

1、发病规律:大豆红蜘蛛以受精的雌成虫在土缝、杂草根部、大豆植株残体上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先在小蓟、小旋花、蒲公英、车前等杂草上繁殖为害,6-7月转到大豆上为害,7月中下旬到8月初随着气温增高繁殖加快,迅速蔓延;8月中旬后逐渐减少,到9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开始转移到越冬场所,10月份开始越冬。

大豆红蜘蛛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8-12代。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5℃,上限温度为42℃,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163.25℃。自卵到成虫发育所需时间,在相对湿度35-55%、平均温度22-28℃时发育历期短,只需10-13天。因此持续干旱时间长达14天以上时繁殖速度快,为害重。在相对湿度超过70%以上时不利于红蜘蛛的发生,低温、多雨、大风天气对红蜘蛛的繁殖不利。大豆红蜘蛛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初为点片发生,以成螨和若螨群集于叶背面结丝成网,刺吸叶汁。大豆叶片受害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白色斑点,3-5天后斑点扩大加密,叶片出现红褐色斑,局部甚至全部卷缩,枯焦变黄或红褐色,落叶甚至光秆,严重时整株死亡。施氮肥多的地块发生重。食物缺乏时,有迁移的习性,7-8月份为害高峰,杂草多或植株稀疏长势差的地块发生较重。

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增加磷钾肥,后期不脱肥,及时除净杂草,干旱及时灌水,有条件的进行水旱轮作,能减轻发病。(2)药剂防治:每公顷480克/升毒死蜱乳油0.75-1.5升;或73%炔螨特乳油0.375-0.525升;或15%哒螨灵乳油0.6-0.9升;或20%甲氰菊酯乳油0.3-0.45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0.45-0.6升;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15-0.225升;或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0.3-0.45升喷雾。(3)生物防治:生物药剂防治:0.3%印楝素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或10%浏阳霉素乳油1000—2000倍液。

(五)双斑萤叶甲

1、发病规律:双斑萤叶甲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来年5月孵卵出幼虫,7月中、下旬见成虫,开始为害大豆,8月份进入为害盛期,主要在大豆生育中、后期为害复叶,将叶片吃成孔洞,严重时可将复叶叶肉吃光,仅剩叶脉呈网状。双斑萤叶甲除为害大豆外,还可为害玉米、谷子、麦类及其他豆类作物、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及十字花科蔬菜,属多食性害虫。成虫有群居性和若趋光性,干旱年份发生重。

2、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与禾本科、麻类等作物轮作2年以上,大豆不要重茬、迎茬,也不要与其他豆科植物如芸豆、小豆、绿豆和马铃薯、甜菜轮作。(2)减少虫源:进行秋翻,破坏成虫越冬场所,可减少来年虫源数量。(3)药剂防治:每公顷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0.3-0.4升;或25克/升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0.4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0.4升,兑水喷雾。应选择气温较低、风小天气喷雾。

(六)蓟马

1、发病规律: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豆黄蓟马在黑龙江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5-6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及杂草中越冬,5月下旬越冬成虫出现在早出的大豆苗上,5月初以后虫量增多并大量繁殖,6-9月间出现世代重叠,在大豆田为害,8月以后害虫陆续迁徙到田内、外枯枝落叶及杂草叶鞘内越冬。

2、防治方法:(1)减少虫源:听过秋收后耕翻,将枯枝落叶埋入土壤深层,可降低越冬虫源,减轻来年为害,消灭豆田内、外杂草,可减少越冬虫源。(2)药剂防治:根据苗期虫情调查,决定是否防治,一般在大豆2-3页复叶期,平均每株大豆有蓟马20头以上或顶叶皱缩即应进行防治,每公顷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0.3-0.45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4千克;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2-0.3千克;或25克/升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3-0.4升;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15-0.225升;也可用阿维菌素与三唑磷或吡虫啉的复配制剂兑水喷雾。

以上就是关于大豆病虫害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学习更多植保技术信息的,可以关注火爆农化招商网(微信号:nh1988TV)学习更多,关注后您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
文章标签: 大豆
文章来源:农资招商

为了让广大农药肥料行业用户能够更好的学习、交流、研讨、创新和发展,火爆农化招商网创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广大用户诚信合作,财富共享。

  • 肥料用户交流群:195514304加入肥料用户交流群
  • 复合肥用户交流群:245841919加入复合肥用户交流群
  • 水溶肥用户交流群:158370443加入水溶肥用户交流群
  • 农药用户交流群:146763593加入农药用户交流群
  • 病虫害交流群:240487206加入病虫害交流群
  • 华东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47824481加入华东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75765692加入华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40029153加入华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中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88204353加入华中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西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94588186加入西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西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02017013加入西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东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322581831加入东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县乡镇级经销商交流群:232504327加入县乡镇级经销商交流群
  • 农民合作社交流群:227102463加入农民合作社交流群
  • 大型农场交流群:323911829加入大型农场交流群

火爆农化招商网客户服务中心

  • 火爆客服:18530968070(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