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水稻褐飞虱对噻嗪酮产生极高抗性

水稻褐飞虱对噻嗪酮产生极高抗性

http://www.1988.TV/jingxiaoshang/class_nongyao.html 2014/4/30 9:10:43 阅读数:938 

自去年开始,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西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监测中国水稻褐飞虱抗药性,目前监测到水稻褐飞虱对噻嗪酮处于高至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711倍,已不适于防控褐飞虱。

噻嗪酮是一种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导致昆虫在蜕皮过程中死亡,对褐飞虱具有很高的触杀活性,特别是对若虫效果尤佳,现已成为防治褐飞虱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使用量大幅增加,抗药性也随之增长。

据了解,此次监测主要采用水稻褐飞虱抗药性测定标准方法——稻茎浸渍法(农业行业标准NY/T1708-2009),测定了全国10省28个监测点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结果表明江苏无锡,安徽潜山、和县,福建福清,湖北枣阳,湖南宁乡、芷江,广东韶关、雷州,广西南宁、永福等11地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倍数>160倍,已处于极高水平抗性,其中广东雷州种群抗性倍数,为711倍;其余17个监测点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的抗性倍数<160倍,但都处于高水平抗性。

为了解噻嗪酮防治褐飞虱田间实际效果,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安徽省庐江县、江西省上高县、广西区永福县4地开展了噻嗪酮防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天,邗江、庐江、上高、永福4地田间防治效果为40.1%-61.0%;药后10天防治效果为31.0%-63.3%。结果表明,当前噻嗪酮对褐飞虱防治效果已大幅降低,绝大部分稻区防治效果不到65%,已不适于防控水稻褐飞虱。

鉴于当前水稻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噻嗪酮产生高至极高水平抗性的现状,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建议有关水稻生产省(区、市)在褐飞虱防治中暂时停止使用噻嗪酮,交替轮换使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发展,避免因防效下降而影响水稻生产。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
文章标签: 水稻褐飞虱 噻嗪酮
文章来源:农药经销商

为了让广大农药肥料行业用户能够更好的学习、交流、研讨、创新和发展,火爆农化招商网创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广大用户诚信合作,财富共享。

  • 肥料用户交流群:195514304加入肥料用户交流群
  • 复合肥用户交流群:245841919加入复合肥用户交流群
  • 水溶肥用户交流群:158370443加入水溶肥用户交流群
  • 农药用户交流群:146763593加入农药用户交流群
  • 病虫害交流群:240487206加入病虫害交流群
  • 华东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47824481加入华东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75765692加入华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40029153加入华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华中地区经销商交流群:288204353加入华中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西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94588186加入西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西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102017013加入西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东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322581831加入东北地区经销商交流群
  • 县乡镇级经销商交流群:232504327加入县乡镇级经销商交流群
  • 农民合作社交流群:227102463加入农民合作社交流群
  • 大型农场交流群:323911829加入大型农场交流群

火爆农化招商网客户服务中心

  • 火爆客服:18530968070(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