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农化招商网
  • 会员注册
  • QQ登录
您目前所在位置:病虫害防治 -> 玉米霜霉病
玉米病害防治图谱

玉米霜霉病

发布时间:2014/3/5 18:06:52  浏览次数:13829次

玉米霜霉病一种是心叶长出黄白色条纹,重病苗提前枯死。成株期呈抑制型黄化萎缩症状。常见有植株严重矮缩型和植株高大、仅个别小花变态型。雄花正常抽出,雌花无花丝,病株心叶拧卷下弯。第二种是发病幼苗严重矮化,生长衰弱,叶色较浓,沿脉形成黄褐色条状枯死斑。玉蜀黍指霜霉的典型症状是病株矮小,叶片现淡绿、黄绿相间的条纹,叶背生白色霜状霉层,后期病叶枯死。菲律宾指霜霉的症状玉米叶片呈黄绿相间条纹斑,叶背生较高的白色霜霉层,叶鞘现黄白色条纹,病株矮化节间缩短,茎秆弯曲或叶卷旋。

玉米霜霉病形态特征

P.maydis孢子囊梗1根或2~3根1丛,由气孔伸出,粗短,长124~157mm,分枝集中在顶端,多1次分枝,个别有2~3次分枝,每一分枝端部具3~5个小梗,小梗长18.9um,端部着生卵圆形孢子囊,大小13~22um。P.philippinensis病菌卵孢子球形,壁光滑,直径15.3~22.6um,少见。菌丝分枝,直径8um,吸器小,呈泡囊状。孢囊梗从气孔伸出,无色透明,长160um以上,上部具2~4次指状分枝,小梗顶端尖圆,基部具脚细胞。孢子囊无色透明,大小33.5~47.5×17.5~20(um),该菌有生理分化。P.sacchari主要分布在台湾,使2/3杂交玉米受害。病菌卵孢子黄色,球形,大小40~50um。孢囊梗单生或双生,从气孔伸出,长160~170um,宽10~15um,具脚胞,具隔膜0~2个,上部2~3次双分枝,小梗圆锥形,顶生椭圆形孢子囊,大小25~41×15~23(um)。此外Peronosclerophthoramcrospora菌丝体生在寄主细胞间,主要在维管束及其附近,孢囊梗短,单生,偶生二次分枝,长4.8~30um,由气孔伸出,其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至倒卵形,有乳突,带紫褐色至浅黄色,密集时现白粉状物,大小15.3~84.4×13.3~56(um);孢子囊萌发产生30~90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椭圆形,浅黄褐色至茶褐色,大小9~16um;卵孢子球形至椭圆形,浅黄色至黄褐色,大小54.2×49.5(um)。是宁夏优势种。

玉米霜霉病传播途径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玉米霜霉病发病条件

气候潮湿或雨水充沛、地势低洼利于发病。

玉米霜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台南11号。

(2)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株率高于20%应废耕。

(3)平整土地,注意排水,防止苗期淹水。

(4)发病初期喷洒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5)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

(6)有条件的可施用木霉素20亿/克水分散性微粒剂,防治霜霉病效果与乙磷铝不差上下。

玉米霜霉病病菌在病残株上越冬,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为初次侵染源。以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热带地区长时期有菌丝和分生孢子存在,对传播有密切关系。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最适于这种病的发生和蔓延。 玉米幼苗在5-6叶期较易感病。8-9月是玉米霜霉病盛发期,如果这期间降雨量多,相对湿度大,露水重,则发病较重。...【查看详情】

玉米霜霉病在玉米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叶鞘和苞叶。苗期发病,全株淡绿色至黄白色,后逐渐枯死。成株期发病,多由中部叶片基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为淡绿色条纹,后即互相连合,叶片的下半部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黄白色,以致枯死。 在潮湿的环境下,玉米霜霉病病叶的正背两面均长白色霉状物,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重病植株不结苞,轻病植株能抽穗结苞,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查看详情】

如何有效防治玉米霜霉病: 1.玉米霜霉病是中国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近年该病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等邻邦国家已经流行,在中国也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检疫,严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玉米种子。 2.国内要严格控制疫区种子外流。 3.生长季注意田间调查,以便及时发现,采取根绝措施。在霜霉病发生区,应加速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注意采取轮作倒茬、深耕灭茬。适...【查看详情】

玉米霜霉病随玉米材料包装物传入无病区引起发病。带病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载体。病菌常以游动孢子囊萌发形成的芽管或以菌丝从气孔侵入玉米叶片,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经过叶鞘进入茎秆,在茎端寄生,再发展到嫩叶上。生长季病株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借气流和雨水反溅进行再侵染。 高湿,特别是降雨和结露是影响玉米霜霉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相对湿度85%以上,夜间结露或有降雨有利于游动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染。游动...【查看详情】

玉米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原本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近些年在我国江苏、四川、云南、山东、宁夏、河北、辽宁、甘肃、山西、陕西等l8个省、市、区也有发生,在局部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损失。 引起玉米霜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有4种,都属于真菌中比较特殊的卵菌,并且是专性寄生菌。其中高粱霜霉菌可以产生卵孢子,其他几种病菌主要依靠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土壤、粪肥中越冬,由于卵孢子和病残体可以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并形成...【查看详情】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农资经销商微信群